贫困地区初中生厌学状况调查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2:48: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贫困地区初中生厌学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郭喜永 王世君

来源:《中国德育》2016年第19期

一、问题与方法

巩固普及成果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有研究表明,厌学是初中生义务教育后主动放弃学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广义上的厌学之学除了指学习之外,还应包含学校之意。即指厌烦上学和厌烦学习。

本调研选择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3个县进行调研,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个,为了与贫困地区作比较,又选取了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1个。每个县选择两所县镇初中(每个县有2-3所县镇初中),随机选择两所乡镇初中调研。调研主要采取访谈法和问卷法。学生问卷主要包含“是否喜欢上学”“是否厌烦学习”“上课听讲”“回家自主学习”“课外辅导”“父母督促学习”“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初中毕业后的打算”等方面,问卷对象均为八年级学生。本次调研随机选择学生,共发放问卷545份,回收543份,回收率为99.6%。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537份,问卷有效率为98.9%。其中,贫困地区学生333人、富裕地区学生204人,乡镇学生199人、县镇学生338人,汉族学生320人、朝鲜族学生217人,男生264人、女生273人。通过利用Excel2010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样本进行差异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分贫富地区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贫困地区有52.9%的学生喜欢上学,2.1%的学生不喜欢上学;富裕地区有53.4%的学生喜欢上学,2.0%的学生不喜欢上学,P=0.88,P>0.05,差异不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贫困地区有14.7%的学生从未厌烦学习,12.3%的学生厌烦学习;富裕地区有13.2%的学生从未厌烦学习,9.3%的学生厌烦学习,P=0.73,P>0.05,差异不显著。 再从“课堂听讲情况”选项的分析可知,贫困地区学生多数课都能认真听讲的占84.4%,富裕地区学生占88.2%,P=0.75,P>0.05,差异不显著;从“父母是否经常督促学习”选项的分析可知,贫困地区学生父母经常督促学习的占52.3%,富裕地区学生占49.5%,贫困地区学生父母从不督促学习的占10.8%,富裕地区学生占4.9%,P=0.58,P>0.05,差异不显著;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选项的分析可知,贫困地区学生选择“上高中考大学”“上职业学校”“去打工”“务农”“其他”选项的分别占84.1%、8.1%、1.8%、0、6.0%,富裕地区学生分别占87.7%、6.9%、1.0%、0、4.4%,P=0.27,P>0.05,差异不显著;从“自主学习”选项的分析可知,贫困地区学生经常会自主学习的占27.0%,富裕地区学生占34.3%,相差7.3个百分点,P=0.015,0.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整体看,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外辅导、家校沟通方面存在差异,富裕地区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经常上课外辅导班的学生更多,而贫困地区的学生家校沟通更好,但贫富地区学生厌学情况无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存在地区贫困而家庭不贫困的特殊现象。由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特点,该地区特别是贫困县,外出去韩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打工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多数家庭经济条件尚可,多数家庭能够较好地保证孩子正常上学的基本经济需求。

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多数班级中家庭真正贫困的学生只有1~3名,而且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习成绩还不错。因此,在家庭经济能够保证孩子正常上学的基本条件下,贫富之间的经济差异只能在学生“上课外辅导班”等辅助学习方面或多或少造成不同,而在学生喜欢上学、参加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或厌烦学习等方面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二)分城乡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乡镇有46.2%的学生喜欢上学,县镇有57.1%的学生喜欢上学,相差10.9个百分点,P值为0.038,0.01

从表4可以看出,乡镇有13.0%的学生从未厌烦学习,11.6%的学生厌烦学习;县镇有14.8%的学生从未厌烦学习,10.9%的学生厌烦学习,P值为0.60,P>0.05,差异不显著。 再从“课堂听讲情况”选项的分析可知,乡镇学生多数课都能认真听讲的占86.9%,县镇学生占85.2%,P=0.90,P>0.05,差异不显著;从“自主学习”选项的分析可知,乡镇学生经常会自主学习的占27.6%,从不自主学习的占10.1%,县镇学生经常会自主学习的占31.1%,从不自主学习的占9.7%,P=0.49,P>0.05,差异不显著;从“父母是否经常督促学习”选项的分析可知,乡镇学生父母经常督促学习的占52.8%,县镇学生占50.3%,乡镇学生父母从不督促学习的占7.0%,县镇学生占9.5%,P=0.40,P>0.05,差异不显著;从“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选项的分析可知,乡镇学生班主任与家长经常沟通的占39.7%,县镇学生占40.8%,乡镇学生班主任与家长从不沟通的占5.0%,县镇学生占6.2%,P=0.99,P>0.05,差异不显著;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选项的分析可知,乡镇学生选择“上高中考大学”“上职业学校”“去打工”“务农”“其他”选项的分别占83.4%、8.1%、2.5%、0、6.0%,县镇学生分别占86.7%、7.4%、0.9%、0、5.0%,P=0.35,P>0.05,差异不显著;从“是否上课外辅导班”选项的分析可知,乡镇学生经常上课外辅导班的占22.1%,县镇学生占38.2%,相差16.1个百分点,P=4.72E-07,P

分城乡看,在是否厌烦学习、课堂听讲、自主学习、家校沟通、毕业后打算等方面城乡初中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课外辅导上差异极其显著,在是否喜欢上学方面差异显著,县镇学生比乡镇学生更喜欢上学。究其原因,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留守儿童较多,县镇的辅助教育资源(如课外辅导班等)要优于乡镇,而课外辅导对于家庭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规范和促进学习的作用。调研发现,县镇学校无论从就学环境,还是师资配置水平、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乡镇学校,城乡校际之间差距较大,乡镇学校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分民族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汉族有58.8%的学生喜欢上学,朝鲜族有44.7%的学生喜欢上学,相差14.1个百分点,P值为0.002,P

从表6可以看出,汉族有17.2%的学生从未厌烦学习,10.0%的学生厌烦学习;朝鲜族有9.7%的学生从未厌烦学习,12.9%的学生厌烦学习,P值为0.018,0.01

再从“课堂听讲情况”选项的分析可知,汉族学生多数课都能认真听讲的占86.9%,朝鲜族学生占84.4%,P=0.87,P>0.05,差异不显著;从“是否上课外辅导班”选项的分析可知,汉族学生经常上课外辅导班的占30.0%,朝鲜族学生占35.5%,P=0.051,P>0.05,差异不显著;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选项的分析可知,汉族学生选择“上高中考大学”“上职业学校”“去打工”“务农”“其他”选项的分别占86.3%、6.3%、1.6%、0、5.8%,朝鲜族学生分别占84.3%、9.7%、1.4%、0、4.6%,P=0.79,P>0.05,差异不显著;从“自主学习”选项的分析可知,汉族学生经常会自主学习的占35.6%,从不自主学习的占10.6%,朝鲜族学生经常会自主学习的占21.2%,从不自主学习的占8.8%,P=0.017,0.01

分民族看,汉族学生比朝鲜族学生更喜欢上学和学习,在自主学习、家校沟通等方面汉族学生也明显优于朝鲜族学生。究其原因,是朝鲜族因其语言优势出国打工者众多,使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留守儿童中以朝鲜族居多,而且出国打工时间长,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感等教育严重缺失。加之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学校和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体系不健全,因此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精力被分散,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目的认识偏颇——认为学习不重要,出国打工一样可以挣钱过上好生活。 (四)分性别比较

从表7可以看出,有47.7%的男生喜欢上学,有58.2%的女生喜欢上学,相差10.5个百分点,P值为0.019,0.01

从表8可以看出,有12.5%的男生从未厌烦学习,12.9%的男生厌烦学习;有15.8%的女生从未厌烦学习,9.5%的女生厌烦学习,P=0.13,P>0.05,差异不显著。

再从“是否上课外辅导班”选项的分析可知,男生经常上课外辅导班的占30.3%,女生占34.1%,P=0.87,P>0.05,差异不显著;从“父母是否经常督促学习”选项的分析可知,男生父母经常督促学习的占53.0%,女生占49.5%,P=0.32,P>0.05,差异不显著;从“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选项的分析可知,男生班主任与家长经常沟通的占42.8%,女生占38.1%,P=0.27,P>0.05,差异不显著;从“课堂听讲情况”选项的分析可知,男生多数课都能认真听讲的占81.0%,女生占90.5%,相差9.5个百分点,P=0.002,P

分性别看,在是否喜欢上学、课堂听讲、自主学习、毕业后打算等方面男女学生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一是传统观念导致的结果。在我国一些家庭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使男孩相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