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0 17:48: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8)中央贝赫保险公司总部大楼:1970-1972被认为是结构主义哲学最成功的实例。 设计人:荷兰建筑师:赫茨伯格
三、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布西耶的影响
“粗野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粗野主义名称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提出,用以识别像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行政中心那样的建筑形式,或那些受他启发做出的此类形式。在英国有斯特林和戈文;在意大利有维加诺;在美国有鲁道夫如耶鲁大学的艺术与建筑学楼;在日本有前川国男和丹下健三等人。粗野主义常采用混凝土,把它们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夸大那些沉重的构建,并把它们冷酷地碰撞在一起
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 代表人物:柯布西耶和英国、意大利、美国与日本一些现代建筑派的第二代与第三代建筑师(如史密森夫妇等)。
典型特点: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结合 代表建筑:
(1)马赛公寓(1947-1952年):一座容337户共1600人的大型公寓住宅,钢筋混凝土
结构,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廊,上面有17层,其中1-6,9-17是居住层,户型变化很多,共23种,7-8层为商店和公用设施。大楼按住户大小采用复式布局,各户有独用的小楼梯和两层高的起居室。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每3层设一条公共走道,减省了交通面积。
马塞公寓:标志着柯布西耶建筑观的转变 ·23种户型;
·有自足的完善的服务设施的“居住单位”; ·跨层式的空间处理;
·粗野主义的造型特征,直接显露混凝土的素表面。
柯布西耶认为这种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应该是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于是把这
样的大楼叫做“居住单元” (2)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1951-1957年):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省长官邸,高等
法院和行政大楼 (3)亨斯特顿学校:史密森夫妇在提出他们的粗野主义前夕的作品。 (4)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史密森夫妇表现服务设施 (5)公园山公寓
粗野主义由于柯布的影响,50年代开始流行,其形式表现多种多样:英国斯特林和戈文设
计的兰根姆住宅,美国鲁道夫设计的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和丹下健三设计的仓敷市厅舍,都是强调粗大的混凝土横梁,在两根横梁接头的地方还故意把梁头撞了出来。但像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和伦敦的国家剧院则是强调把巨大与沉重的房屋部件大块,粗鲁地碰撞在一起。强调混凝土横梁风格可以追溯到柯布的马赛公寓和柯布设计的尧奥住宅;强调把巨大与沉重的房屋部件大块,粗鲁地碰撞在一起,显然是受到昌迪加尔政府建筑群的启示。 粗野主义也用来形容英国建筑师斯特林在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 1)莱斯特大学工程馆:1959-1963斯特林和戈文设计 2)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 1964-1968 斯特林
粗野主义在欧洲比较流行,在日本也相当活跃,到60世纪下半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四、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时间:战后初期(20世纪40年代末(对应范思沃斯住宅1945-1951)至60年代(对应于西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1962-1968)),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最早流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上属于比较“重理”的,人们常把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
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密斯便在他的作品中——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中的德国馆和1930年图根哈特住宅中——探讨了他特感兴趣的所谓结构逻辑性(结构的合理运用及其忠实表现)和自由分隔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这种从结构—空间—形式的见解,自他到美国后发展为专心讲求技术上的精美倾向。
这种倾向的特点: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