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 图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5 2:28: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积计算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进一步理解积变形的思想。 多边形的转 面积计算以及应用 割、补等转化方法 知识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能力(思维)目标:能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知识目标:回顾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总结多边形面合 积的整理丰富转化的内涵(割补、提炼计算面积的方法。 利用图形间的关系等) 能力(思维)目标: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转化思想,探究和复习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体系解读布谷全面或者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解读编排在不同年级或学段的知识点。这使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联系教材前后知识点进行整体解读也是十分必要的。课题组开展了“同一主题,螺旋上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整体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具体见下表: 研究主题 针对新课程螺旋上升的教材编写体系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做好教学内容之间的前后衔接? 数的认识 研究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图形的复习 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和复习 执教者 徐爱娣 骆萍 林丹 华清波 汪黎沁 蒋卫斌 记录整理 骆慧桃 余满娟 王海霞 章益娜 章红霞 孙碧琴 规律,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和综合能力。 小数 课题组按照“课前思考”→实践研究→集体讨论→观点综述→资料整理和积累的流程开展整个活动,每次活动都给老师们以启发和收获。特别是负责资料整理的教师,更是一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经历(附件1:同一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

2.横向联系,在提炼本单元核心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补充数学方法

与“单例题备课”、“孤立研究”相比,“单元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数学学习的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数学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同一单元内教学内容(例题、相应练习等)必然存在一定的关联照应,教师除了要把一个教学单元视为整体来备课外,还要站在教材的整体编排的高度,通盘考虑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通盘设计教学的课型和方法,突破同一单元内教学模式雷同、练习形

- 11 -

式重复、思维单一的缺点,以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例如《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单元教学时,除了学习基本的口算、估算笔算计算方法,还可以补充“组块”计算和“踢十法”计算等方法;

在情境导入方面,除了教材预设的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导入外,还可以从规律的探究情境出发,将整节课的教学置于一个开放的数学规律探究之中,计算既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验证规律的方法。学生在探究规律的同时运用学到的计算方法不停的验证,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学习状态之中,实践效果表明,这样的教学形式处理是非常有效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教学例题中重点体现的“凑十法”,“多加再减”的方法和“交换位置”计算的方法也是需要实适时的补充的(见下表)。

基本的数学教学单元 方法(或思想) 《多边形的面积》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割(分)补(合)转化 笔算乘法的情境导入——算理探究—基本算法和—练习巩固——思维提升 算理 多加再减 20以内的凑十法 进位加法 —运用方法——巩固提升 运用规律解决 …… …… …… …… 情境导入——操作、发现—交换位置计算 踢十法和组块计算的方法 实践操作——讨论发现——归纳推理 运用“图形间的关系”转化 等积变形规律的探究和应用 基本教学形式 补充数学方法或思想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情境有着比较亲切的依赖,教师可以在练习的时候多一些形式的变化和处理,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单元整体回顾与提升

在教学的总结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慢学习的节奏,提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自己对所学进行梳理回顾,理出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的主要数学方法等。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在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中增强整合的力度,实现学生思维提升的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