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3 7:41: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长江流域水资源概述
摘要: 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1956~2000年系列),总结了长江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一些特点,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长江流域水资源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且年际年内变化较大,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多。近20a来水资源量有所增加,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同时也反映出水体水质总体较好,但湖库营养状态趋于恶化,水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关键词: 水资源量;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长江流域
长江为我国的第一大河流,是我国水资源丰沛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一位,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受季风气候影响,长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出现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给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一定困难。由于天然来水过程与社会需水过程要求不一致,多数地区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调蓄天然水资源以满足用水需要,因此摸清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1 流域概况
长江地处我国中南部,位于24°30′~35°45′N,90°33′~122°25′E之间。西以芒康山、宁静山与澜沧江水系为界;北以巴颜喀拉山、秦岭、大别山与黄河、淮河水系相接;东临东海;南以南岭、武夷山、天目山与珠江、闽浙水系相邻。流域面积约180万km 2 。
长江水系发育,直接汇入长江的大小支流约7000余条,在江源区汇入干流的较大支流有当曲、楚玛尔河等;在上游汇入干流的主要支流,左岸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有乌江;在中游汇入的,左岸有沮漳河、汉江,右岸有清江、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在下游汇入的,左岸有皖河、滁河、巢湖水系,右岸有青弋江、水阳江、太湖水系和黄浦江。长江流域划分为金沙江石鼓以上、金沙江石鼓以下、岷沱江、嘉陵江、乌江、宜宾至宜昌、洞庭湖水系、汉江、鄱阳湖水系、宜昌至湖口、湖口以下干流、太湖水系12个水资源二级区, 2 主要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 2.1 地区分布不均匀
水文要素的地区分布受气候、水汽来源、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着不均匀性。长江流域降水、径流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长江干流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径流深大于流域平均值,干流北岸支流降水、径流深小于流域平均值。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和干旱指数的地区分布则相反,呈现南部小于北部,东部小于西部,山区小于平原的特点。
长江江源地区因地势高,水汽少,年降水量不足400mm,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800~1600mm。年降水量大于1600mm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大巴山、江西和湖南,年降水量超过2000mm的地区范围较小,均分布在山区;流域内有两个较大的相对低值中心:一个位于四川盆地;另一个位于南阳盆地。
年径流变化不同的地区既有地带性变化和垂直变化,也有局部地区的特殊变化。长江流域大多是丰水(年径流深大于800mm)和多水带(年径流深为200~800mm),少部分地区为过渡带(年径流深为50~200mm)。长江河源为全流域径流深最小的地区,不足50mm,径流深大于1200mm的丰水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大巴山南部、洞庭湖、鄱阳湖水系,大于1400mm的丰水区主要分布在山脉迎风坡的上游,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特别突出,大相岭北麓,包括峨眉山、二郎山为全江最大径流深高值中心。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大于1200mm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最大的为云南龙街站,为2034mm;小于700mm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山岳地带,从东到西有皖南山地、大别山区、湘赣边境的山地、湘鄂西部、川东、川南、黔东北山地、川西山地及秦岭大巴山地等,全流域蒸发值最低的是乌江沿河站,为440.4mm。
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按干旱指数划分标准,长江流域划分为4个气候干湿区,干旱指数大于3的半干旱区位于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上,面积很小;干旱指数大于1而小于3的半湿润区位于金沙江流域、嘉陵江上游、汉江中上游北岸;其余地区均属于干旱指数小于1的湿润、十分湿润区,小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