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范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8/2 9:05: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致病物质(填空) ⑴酶

■血浆凝固酶: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包括游离凝血酶和结合凝血酶。 其致病机理:①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和细胞内消化作用。 ②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③引起周围纤维蛋白沉积和凝固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耐热核酸酶: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耐热,能较强的降解DNA和RNA。耐热核酸酶是测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纤维蛋白溶酶(葡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原使之成为纤维蛋白酶,导致血浆纤维蛋白的溶解,有利于病菌的扩散。 ■透明质酸(扩散因子):降解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 ■脂酶:分解脂肪。 ■触酶:分解过氧化氢。

⑵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破坏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为a溶素。 ■杀白细胞素(PV):分快(F)慢(S)两种组分,两者必须协同才能有作用。攻击中性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强侵袭力。 ■肠毒素:一组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抵抗胃液中的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属于超抗原,即不经过抗原递呈细胞的处理能非特异性刺激T细胞增值并释放过量细胞因子致病。

■表皮剥脱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有两个血清型,A型耐热,B型不耐热。引起表皮脱落性皮炎。 ■毒素休克综合症毒素-1: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紊乱,超抗原作用。

⑶细胞表面结构蛋白:荚膜、肽聚糖、磷酸壁、蛋白A

2、所致疾病

⑴侵袭性疾病:以脓肿形式为主的化脓性炎症。①皮肤化脓性炎症:浓汁金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 ⑵毒素性疾病:由外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①食物中毒;②烫伤样皮肤综合症;③毒性休克综合症(TSS)。 (三)免疫性 :人类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 (四)微生物检查法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依据:①能产生金黄色色素;②有溶血性;③凝固酶实验阳性;④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⑤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㈠生物学性状 CNS为G+菌,最常见的是表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㈡致病性 ①泌尿系统感染: ②细菌性内膜炎: ③败血症:

④术后及植入医用器械引起的感染:

第二节 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1、分类 按溶血现象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不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现象 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 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 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性质 多为机会致病菌 致病力强 一般不致病 2、对人致病的链球菌90%左右属A群,且对人致病的A群链球菌多呈现乙型溶血。 3、需氧、兼性厌氧链球菌对人有致病性。

一、A群链球菌

A群链球菌主要有化脓性链球菌或β-溶血性链球菌,是人类常见的感染细菌,也是链球菌中对人类致病作用最强的细菌。 ㈠生物学性状 1、培养特性:多数菌株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多数菌株周围易形成较宽的透明溶血环。

2、生化反应:①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②链球菌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不产生触酶。

3、抗原:①多糖抗原(C抗原);②表面抗原(蛋白质抗原);③核蛋白抗原(P抗原) 4、抵抗力:一般链球菌均可在60℃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㈡致病性 1、致病物质 ⑴细胞壁成分:

①黏附素:包括脂磷壁酸和F蛋白

②M蛋白:A群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子。含M蛋白的链球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的能力。 ③肽聚糖:A群链球菌的肽聚糖具有致热、溶解血小板、提高血管通透性、诱发实验性关节炎等作用。

⑵外毒素: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