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必修)第1章试题(厦门一中)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7:56: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厦门市启悟中学2013-2014学年校本作业

高一年级 化学学科 化学

1(必修)第1章试题(厦门一中)

教师:侯江宁 使用日期:2013年11月2日

A卷 ( 满分:100分)

说明:本试卷分 A、B两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门“中心科学”具有十分广泛的探索空间,下列不属于化学探索空间的是( ) A.制备出大量的人工合成元素 B.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保障 C.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源和资源 D.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原子

2.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过程,其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四个过程。下列是研究物质性质的

基本程序的第一步的是( )

A.预测物质的性质 B.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C.进行实验和观察 D.作出相关的解释和结论

3.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下列有关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钠浮在液面上 B.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C.水溶液变为蓝色 D.有爆鸣声

4.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质软、熔点相对较低、密度比水小的金属单质 B.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

C.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碳酸钠 D.过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雾 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1 ②H2的摩尔质量是2 g ③1 mol H的质量是1 g ④对原子而言,摩尔

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A.①②③ B.③④ C.③ D.②④ 7.下列有关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肯定不同 B.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

C.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D.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且容易被压缩

8.下列有关0.2 mol·L1 BaCl2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500 mL溶液中Cl浓度为0.2 mol·L1

B.500 mL溶液中Ba2浓度为0.2 mol·L1

C.500 mL溶液中Cl总数为0.2 NA D.500 mL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0.3NA

1

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B.2 g H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17 g NH3所含氢原子数目为3NA 10.200 mL 0.3 mol·L

-1

的K2SO4溶液和100 mL 0.2 mol·L

--

-1

的Fe2(SO4)3溶液混合后,若忽略液体混合时体

积的变化,则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 mol·L1 B.0.4 mol·L1 C.0.45 mol·L1 D.0.5 mol·L1

11.把2.3 g Na放入水中,要使100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Na,所需水的质量是( ) A.184 g B.181.8 g C.180 g D.183.6 g

12.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下列反应: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用贮存很久的漂

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2 ②HCl ③H2O(g) ④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在容量瓶上,无需标记的是( )

A.标线 B.温度 C.浓度 D.容量

14.在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同温同压下,A、B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n∶m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B两气体的质量之比为m∶n

15.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 g 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的方法

16.在4℃时,100 mL水中溶解了 22.4 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D.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

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

17.(8分)(1)发射卫星的火箭推进器中大多使用燃料偏二甲肼,其化学式C2H8N2。试计算: ①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480 g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②偏二甲肼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1 mol偏二甲肼中含有

的氢原子数目是________。

(2)据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世界上最强的酸。这种强酸的化学式是CHB11Cl11。其中11

个硼原子和1个碳原子排列成20面体,这是目前化合物中化学性质最为稳定的原子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种超强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②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那么1 mol该超强酸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目为________,若称取该超强

2

酸1 049 g,则其中含硼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18.(6分)下列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药名 化学式 每片药量 小苏打 NaHCO3 0.50 g 胃舒平 Al(OH)3 0.245 g 达喜 Al2Mg6(OH)16CO3·4H2O 0.5 g (1)胃舒平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2)估算10片胃舒平和5片达喜,含铝的物质的量较多的是________。

(3)某瓶小苏打有100粒药片,则该瓶药含小苏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9.(14分)有X、Y、Z三种元素,已知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②X单质可在Z单质中燃

烧,生成XZ,火焰为苍白色;③XZ极易溶于水,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④每2个X2分子可与1个Y2分子化合生成2个X2Y分子,X2Y在常温下为液体;⑤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⑥细铁丝能在Z2(g)中剧烈燃烧,且产生棕褐色烟。推断: (1)X、Y、Z三种元素的名称X______,Y______,Z______; (2)化合物的化学式XZ________,X2Y________;

(3)6个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8分)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

-1

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出14.2 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到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

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 (2)

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 b.没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砝码上沾有杂质

e.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21.(10分)实验室制取Cl2通常利用下面的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在下面

的装置中,A是Cl2发生装置,C、D为气体的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D中装有浓H2SO4,E是硬质玻璃管中装有细铁丝网;F为干燥的广口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

3

试回答:

(1)A、B、G中各装有什么药品:A__________;B__________;G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分析A中生成的Cl2中可能含有那些杂质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从A中生成的气体一定要通过C、D两个装置?

(4)E中的现象为 ;生成的物质是 。 (5)写出G中和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2.(6分) 在100mL 0.5mol·L―1 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CO32― 和H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mL?

4

B卷(满分50分)

五、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3.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为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24. 相同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钠 B.镁 C.铝 D.一样多

25.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3g Na、6.2g Na2O、7.8g Na2O2、4.0g NaOH,而后加入100mL

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丁<乙<丙 B.丁<乙=丙<甲 C.丁<甲<乙=丙 D.丁<甲<乙>丙

26 . 将4g NaOH溶于水中,若要使每100个H2O分子中含有1个Na+,则需要水的物质的量为( )

A.0.1 mol

B.1 mol

C.10 mol

D.100 mol

27.在40g密度为dg/cm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1.4g Fe3+离子,则此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31555d B. d C. d D. d

881616六、实验探究题 (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8.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的反应,涉及的反应有: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设计用下图所示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的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

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接口的编

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C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

(3)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

是 。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

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