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4 14:04: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讲述有两种功能:一是说明是什么或怎样做,二是解释原因,在讲述时,为提高效率,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学生呈现尽可能多的新知识。

错误。在运用讲述策略时,应当效率与效果兼顾,不宜在过短时间内呈现过多的知识.应当注意在讲述的同时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课堂沟通的单调和气氛沉闷.

5.在教学中,一般较为常见的是小组讨论,有研究表明,讨论一般以16人左右最为理想。

错误。小组讨论,一般以5-8人左右最为理想。

6.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提出了过程模式应遵循的十个基本步骤。 错误。加涅和布里格斯提出了系统分析模式应遵循的十个基本步骤。 7.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题,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水平的活动。(√)

四、简答题

1.请谈谈当代“教学”的新理念的趋势 参考答案要点:

从重心转移的角度看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趋势:(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2.简述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及其基本主张。 参考答案要点: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斯金纳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3)程序教学的方法。

认知教学理论: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3)学科知识结构。(4)发现教学方法。

情感教学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1)教学目标。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4)师生关系的品质。

3.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并比较和分析教学设计三种模式的特点。 参考答案要点: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基本程序包括: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度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5) 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三种模式的优缺点:系统分析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简单,易于掌握和操作;目标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教学目标的基点作用,也最接近教师的实际教学,因此,这种模式设计过程系统性强,具体的设计步骤环环相扣,易于操作。过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灵活、实用,教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有侧重地设计教学方案。

五、论述题

1.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认识 (略) 六、尝试实践

1.选择一节课,记录、分析,并小组讨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运用。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一、教育术语解释

1.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2.学生失范行为: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具体包括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骗行为、违纪行为等。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3.心理缺陷说:一些心理学家力图把越轨、犯罪解释为“心理缺陷”的结果,认为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所造成。

4.挫折--侵犯说:他们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而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

5.差异交往说:美国犯罪学家萨塞兰德在其《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其基本假设: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一个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越轨群体的交往越密切,学到的犯罪手段就越高明,犯罪的动机越高,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6.失范说:“失范”一词,源于希腊文。在16世纪的神学中是指不守法、尤其指亵渎神的现象。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以此说明“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在他看来,道德规范是维持人与人、以及社会团结的基础。由于社会巨变,尤其是法国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时期,使得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了,这就是失范现象。

7.控制缺乏说:这一理论是由雷克里斯提出的。他认为,群体的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的行为,但他特别强调社会环境的社会控制对个人的效用,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8.亚文化群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科恩为代表,他在《亚文化群体》一书中提出,犯罪者亚文化群所具有和维护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

及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这是犯罪的真正根源。而亚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化过程不完善、不适当引起的,并且通常是在社会下层阶级居住区形成的。

9.标签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贝克是这一理论的代表,该理论主要运用互动理论探讨了越轨——犯罪的过程,而非它的原因;强调了违法、犯罪是社会创造的,而非本体所赋予或自然发生的。其要点为:第一,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常常是决定谁去贴“失范者”这个标签,以及谁 这个标签的关键因素;第二,必须改造的是社会关系,而不是失范者;第三,认为失范与控制失范是同一社会现象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这种理论因此特别强调了犯罪的过程,分解了从“初级越轨者”到“次级越轨者”的变化过程。

10.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11.学生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换言之,不同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很好地应答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

二、分析题

1.比较分析学生家庭生活、同辈群体生活、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异同。 家庭生活是一种建立在父母对子女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之上的,具有亲情权威、深厚情感的特殊个别化的生活。家庭生活表现出来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孩子的影响是相当独特和重要的,家庭生活中存在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家庭生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是一种规范的生活。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最大的差异就是其强制性。

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尽管属于间接的生活环境,但由于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使得社会文化生活表现出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的特征,而相对应的学校生活则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特别是当学校生活更

多地强调学习活动时,这种对比尤为明显。

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有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因此,同辈群体对于学生往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影响甚至会超过家庭与学校。

三、问答题

1.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点:

心理学解释:“心理缺陷说”和“挫折--侵犯说”。

社会学解释: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研究取向:一类是“结构模式”,主要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另一类是“过程模式”,主要从越轨的过程进行分析。其中,结构模式种类最多,包括:“差异交往说”、“控制缺乏说”、“失范说”、“手段一目标说”、“亚文化群理论”。过程模式主要是以“标签论”为代表。

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失范行为可以分解为“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两大类。

2.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点:

(1)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社会规范失控、文化的商品化、城市化的影响、价值观多元化、人口流动问题

(2)学校教育失误问题: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个别教师素质差、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3)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3.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参考答案要点:

(1)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2)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3)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辩证关系。(4)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

4.怎样理解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的过程? 参考答案略。 四、论述题

1.从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角度,分析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