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9 6:10: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D [解析] 2003年食品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外资占制造业的比重为64.3%,外资制造业增加量仅为286.03亿元,小于外资占制造业比重小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试题(26)
根据下表,回答116~120题。 上海市人口与经济数据(2001~2004) 年份 项目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口和劳动力 年末总人口 市区人口 职工人数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万人 万人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1,301.37 956.66 855.72 2,462.57 61.68 1,409.85 991.04 1,304.43 961.02 851.21 2,902.2 71.58 1,582.5 1,248.12 1,305.46 1,018.59 847.25 3,360.21 75.8 1,754.39 1,530.02 1,306.58 1,070.62 836.21 3,688.2 78.5 1,847.2 1,762.5 各项投资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基本建设 更新改造 建筑业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5,349.53 182.47 1,601.79 551.86 389.24 391.42 5,126.22 200.95 1,952.05 651.28 15.73 450.41 5,649.93 204.41 1,977.59 762 386.243 564.37 5,919.35 206.75 1,964.83 844.15 65.01 593.11 116.2003年上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
A. 32988元 B. 25740元 C. 39600元 D. 18009元 117.根据上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2年上海市人口增长率高于2001~2004年市区人口年均增长率
46
B. 2001~2004年,上海市职工人数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市区人口年均增长率 C. 2001年以后,上海市下岗人员呈逐年递减趋势 D. 2001~2004年,上海市农村人口呈逐年递减趋势
118.2001~2004年,上海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率排列顺序为( )。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1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01~2004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并不都呈递增趋势 B. 2001~2004年,上海市农业总产值都呈上升趋势 C. 2001~2004年,上海市更新改造产值非常不稳定
D. 2004年建筑业的年增长额低于2002年更新改造产值年增长额 120.下列各项比值最大的是( )。
A. 2003年建筑业投资产值与2004年固定投资总额的比例 B. 2004年基本建设投资产值与2001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C. 2003年基本建设投资产值与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 D. 2002年更新改造投资产值与2004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安徽公务员网提供参考答案:
116.B [解析] (3360.21×108)÷(1305.46×104)≈25740元。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
117.D [解析] 2002年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为2.3‰,2001~2004年市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9.7‰,故A项说法错误;上海市职工年均增长率为负的,市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9.7‰,故B项说法错误;随着市区人口增加,而相应的职工人数却逐年减少,故下岗人员会逐年增加,故C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8.D [解析] 2001~2004年,上海市的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762.5/991.04-1)÷3≈25.9%;2001~2004年,上海市的第二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847.2/1409.85-1)÷3≈10.3%;2001~2004年,上海市的第一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为(78.5/61.68-1)÷3≈9.09%。
119.D [解析] 2004年建筑业的增长额为593.11-564.37=28.74亿元,2002年更新改造的产值的增长额为415.73-389.2=26.53亿元。故选项D说法错误。
120.C [解析] A项的比值为0.29,B项的比值为0.16,C项比值为0.385,D项比值为0.07。C项的比值最大。故C为正确答案。
47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试题(27)
二、根据下表,回答121~125题。
2004年全国主要机械产品产量统计表 指标名称 工业锅炉 内燃机 金属切削机床 电动工具 冶炼设备 化工设备 饲料加工机械 包装机械 大中型拖拉机 小型拖拉机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 机车 民用钢质船舶 发电设备 交流电动机 单位 蒸发量吨 万千瓦 万台 万台 吨 吨 台 台 台 万台 台(套) 万千瓦 万综合吨 万千瓦 万千瓦 累计 118974.17 39509.99 35 13910.43 209260.2 277137.9 110350 55227 91191 163.58 113463 297.39 931.33 6133.21 10163.3 本月 13210.91 3505.29 3.78 1410.4 19318.5 27012.87 11332 4675 7828 12.41 8178 38.38 86.6 917.57 1019.65 比去年同期增长% 累计 7.58 24.84 36.32 14.88 18.74 14.36 -7.69 -6.31 87.4 0.81 31.23 7.72 65.71 99.1 25.02 本月 -16.13 27.18 48.56 -3.48 15.6 5.86 -26.73 15.05 132.7 -8.96 -0.96 94.57 22.42 80.96 9.09 121.下列对2004年1~12月份主要机械产品产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2004年1月以来,机械整体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B. 小型拖拉机产量在2004年全年呈负增长趋势,市场低迷
C. 大中型拖拉机市场的火爆,反映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购买力增强 D. 2004年饲料加工机械产量呈负增长趋势 122.2003年包装机械产量为( )。
A. 58947台 B. 56110台 C. 66038台 D. 49831台
123.2004年12月份,化工设备产量较2003年同期增加多少吨?( )
A. 7823.64 B. 5287.29 C. 1495.33 D. 34799.76
124.2003年12月份,工业锅炉产量占2003年饲料加工机械产量的( )。
A. 14.2% B. 13.2% C. 11.0% D. 11.9% 125.下面哪项陈述可以从上表中得出?( )
Ⅰ. 机车生产在2004年上半年增长率低甚至处于负增长态势
Ⅱ. 民用钢质船舶、发电设备在2004年呈成倍增长态势,反映出全国煤电油运紧张 Ⅲ. 冶炼设备在2004年度,前期增幅高,后期猛跌
A. 仅有 Ⅰ B. 仅有Ⅱ C. 仅有Ⅱ、Ⅲ D. 仅有Ⅰ、Ⅱ 安徽公务员网提供参考答案:
48
121.B [解析] 小型拖拉机全年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0.81%,本月比去年同期同比下降8.96%,则今年肯定有些月份的小型拖拉机产量比去年同期高。故选项B说法错误。
122.A [解析] 55227÷(1-6.31%)≈58947台。
123.C [解析] 27012.87÷(1+5.86%)≈25517.54,27012.87-25517.54=1495.33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4.B [解析] 2003年12月份工业锅炉产量为13210.91÷(1-16.13%)≈15751.65;2003年饲料加工机械产量为110350÷(1-7.69%)≈119542.84,15751.65/119542.84×100%≈13.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5.D [解析] 根据2004年12月机车生产增长率为94.57%,而全年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为7.72%,即可判断Ⅰ说法正确;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使得市场对运输及发电设备需求迅猛增长,故Ⅱ说法正确;通过表格数据不能判定Ⅲ是否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试题(28)
126.2001~2003年,该市求职人数最多的时期为( )。
A. 2001年第二季度 B. 2002年第三季度 C. 2003年第三季度 D. 2003年第四季度
127.2001~2003年,该市劳动力市场供需差最大的为( )。
A. 2001年第二季度 B. 2002年第一季度 C. 2003年第一季度 D. 2003年第四季度 128.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1~2003年,该市求职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B. 2001~2003年,该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呈季度性增长态势
49
C. 每年的第一季度,该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人数都处于全年的最低
D. 2001年第二季度,该市的求职人数接近2001年上半年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人数 129.通过求职倍率曲线,我们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Ⅰ. 该市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需比例失调的局面正逐步得到改善 Ⅱ. 2001年第一季度,该市失业的人数应是2001~2003年间最多的时期
Ⅲ. 2003年第三季度,该市的职位需求量是2001~2003年间季度职位需求量最高时期 Ⅳ. 2001~2003年,该市的城镇就业总量始终是在增长的 A. 仅有Ⅰ、Ⅲ B. 仅有Ⅱ、Ⅳ
C. 仅有Ⅰ、Ⅱ、Ⅳ D. 仅有Ⅰ、Ⅱ、Ⅲ
130.2003年该市求职人数约为2001年求职人数的( )。
A. 0.5倍 B. 1.3倍 C. 3倍 D. 5倍 安徽公务员网提供参考答案:
126.C [解析] 通过图明显可以看出2003年第三季度求职人数最多。 127.A [解析] 2001年第二季度求职人数远高于岗位需求量。
128.D [解析] 2001年第二季度的求职人数约为230万人,而2001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之和接近230万人。故本题应选D。
129.A [解析] 通过求职倍率曲线可以看出,劳动力供需比例从0.65上升到最高0.90,并且自2002年第四季度至2003年第四季度求职倍率非常稳定,故Ⅰ说法正确;通过此图可以断定Ⅲ说法也正确,Ⅳ说法明显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0.B [解析] 2003年该市求职人数约为940万人,2001年求职人数约为710万人,940/710≈1.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试题(29)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31~135题。
据北京市劳动部门统计,我市2001年共有下岗职工25万人,2002年下岗职工人数相对于2001年增加11.2%,占同期全国下岗职工人数的8.34%。而已经拉开序幕的全国政府机构改革,1997~2005年间大约48.6%的干部被裁出国家行政机关,这些被裁干部占同期录用公务员人数的60%,而同期录用公务员39653人。
另外,2005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28348元,比上年增长17.9 %,全市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6509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41089元,增长23.5%,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0253元,降低1.5%,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18375元,增长12.7%;地方集体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11366元,增长3.1%;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2804元,降低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37.8元,增长12.6%。 131.2002年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为(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