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2直线运动第二课时-速度路程时间图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4:56: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速度 路程--时间图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速度是初中物理第一个定量描述的物理量,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核心概念,是“匀速直线运动”这一节的重点知识,也是初中后续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高中物理的必要基础。

学生在学习速度知识时,已经具备了路程、时间的初步概念,根据生活经验(如做作业快慢等)有了初步的快慢概念及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碰到两个第一:即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即定量的物理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路程---时间图像,是用图线的方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速度概念。学生学习速度及路程---时间图像时,预计会碰到两个困难:一是对“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快慢的理解;二是路程---时间图像中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大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

(2)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画路程---时间图像。 (3)知道路程---时间图像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用路程和时间的相除来比较两个物体在路程和所用时间都不相等时比较快慢的方法。 (2)认识可以用公式、图线等不同方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感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过程,了解团队合作对完成实验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速度概念。

2.教学难点:速度定义的理解;路程---时间图像中斜率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有关课件,匀速直线运动演示仪(10套),秒表,改进的活动卡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单元可以分为4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第二课时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及路程---时间图像。第三课时主要是通过小结、练习,巩固速度、路程---时间图像知识,使之初步达到理解的教学要求。第四课时主要是拓展性的内容便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学习。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本设计采用以同化理论为基础的启发—掌握教学模式。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速度概念及其形成的过程。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采用图像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即:学生通过与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的比较,从图像可以得出s=vt(这时的v表示一个常数),从中知道v=s/t,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s / t与上面得出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呢?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确:s / t实际上与“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的方法是相同的。s / t实际上是把“不同的时间都转化为相同时间,且是1秒钟----即单位时间”。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速度定义的理解;路程---时间图像中的倾斜程度所表示的意义。对于速度定义的理解,在突出重点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解决。对于路程---时间图像中倾斜程度所表示的意义,通过两次实验所画的图像来解决。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即时画出实验的s---t图像,然后分析讨论两条图线的特点。通过分析时间和路程,可以看出如果直线倾斜程度越大,时间相同时,相应的路程就越大,就表示越快。反之就越慢。

本设计在形成速度概念和处理图线中,始终抓住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方法,这是本堂课开展教学的主线。通过这条主线,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在研究多个物理量关系的过程中,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力求使学生认识到描述物理规律的方法的多样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活动3 画图像、讨论 路程—时间图像特点 活动4 分析、讨论 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 视频 活动1 讨论 比较运动快慢方法 活动2 学生实验 2.流程图说明: (1)创设情景:刘翔夺冠的视频

(2)活动1:学生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活动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利用匀速运动演示仪,测定乒乓球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 (4)活动3:学生画图像。利用实验的数据做出图像,并组织学生讨论图像的特点。 (5)活动4: 结合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分析s/t与比较运动快慢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速度概念。

3.教学主要环节: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刘翔夺冠的视频,提出问题:在比赛的中途,谁最快?在比赛的终点,谁最快?你是怎样比较的?

(2)通过师生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提出问题:怎样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4)学生实验:研究乒乓球运动的快慢问题。分10组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并分析图像的特点。

(5)分析图线:结合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分析s/t与比较运动快慢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速度概念。 (6)速度概念。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视频1: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夺冠录像。

问题:在比赛的中途,谁最快?在比赛的终点,谁最快?你是怎样比较的? 2.归纳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 (2)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问题:怎样定量描述刘翔奔跑的快慢呢? 3.学生实验:研究乒乓球运动的快慢。

(1)实验器材:匀速直线运动演示仪,秒表等。

(2)学生4--5人一组进行实验(1人指挥协调,1人看表并叫口令,1人根据口令记录位置,1人把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填在活动卡上)。

(3)有的组每2秒钟记录一次,有的组每3秒钟记录一次。 (4)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实验数据记录表: 物体 乒乓 球

4.学生活动:画图像。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路程---时间图像。

说明:(1)在直角坐标系中,取纵坐标为乒乓球运动的路程,横坐标为小车运动的时间。(2)路程的单位取厘米。

5.观察图像,归纳图像特点。

学生思考:这个图像有什么特点?

计数点 路程/厘米 1 2 3 4 5 6 7 8 时间/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