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7:1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英文名称: Marxism Works Selected Readings 学 分:3 总 学 时:54 开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结合当代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新世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一)导 论:今天我们如何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3课时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社会科学文献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区别

(2)自然科学认识与人文社会科学认识的区别 (3)理解与解释的区别

3、本课程学习要求大家做到“三结合”: (1)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2)基本原理的学习与领会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结合 (3)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结合

1

(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上) 3课时

一、《提纲》的写作背景

二、《提纲》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提纲》共11条,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条),揭示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懂结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说明实践是新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提纲的“总纲”,以下诸条是第一条的具体化 第二部分(第2条),说明实践是认识和理论的基础,是新哲学的基本点

第三部分(第3—9条),说明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而陷入唯心史观 第四部分(10,11条),指出了新旧哲学不同的立足点和阶级基础,新哲学的根本使命在于改造世界

三、对《提纲》几个概念的解释 1、“感性”与“人的感性的活动” 2、“世俗家庭”与“社会化人类” 3、“人类社会”与“社会化人类” 4、市民社会

5、“直观的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

(三)《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 3课时

一、学习提纲需着重领会的问题

1、以实践的基本出发点,认清旧哲学的主要缺陷

2、以实践为基本立场,阐发新唯物主义关于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从实践出发,阐发新世界观的目标、性质和功能 二、《提纲》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

(四)《共产党宣言》序言与引言 3课时

2

一、《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 二、《宣言》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宣言》全书由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组成 序 言

序言包含的重要观点 引 言

《宣言》简短的引言共6个自然段,阐明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和发表目的 三、《宣言》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

《宣言》巨大的理论贡献在于:

1、《宣言》所贯穿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被至今的世界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2、“两个不可避免原理”和“两个决不会原理”构成了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哲学基础

(五)《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第二章 3课时

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

这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阶级斗争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1、揭示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形式 3、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内部各种冲突中进一步成熟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在这一章里,马克思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共产党人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批判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