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TCL-

汤姆逊并购案例分?/p>

 

【摘要?/p>

?/p>

TCL

并购汤姆逊公司是李东生作为领导者在公司国际化道路中迈出的重要一

步。本文以

TCL

并购汤姆逊为例,通过介绍两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各自并购的背景和动因,

经历的过程和风险,最后总结失败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和经验?/p>

 

 

【关键词?/p>

?/p>

跨国并购,文化融合,并购风险

 

 

【公司简介?/p>

?/p>

 

 

(一?/p>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p>

1981

年,经历了“电话机时代?/p>

?/p>

“彩电时代?/p>

?/p>

“多?/p>

化时代?/p>

?/p>

“国际化时代”四个阶段?/p>

TCL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投?/p>

的情况下

,

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p>

 

1995

年底?/p>

TCL

集团提出了创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在

2003

年,

TCL

进一步明确了未来

10

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规?/p>

:

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2010

年达?/p>

1500

亿元?/p>

跨入极具竞争力的国际性大企业的行列?/p>

 

(二)汤姆逊公?/p>

 

 

 

 

 

法国汤姆逊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1839 

年的电子消费品生产企业,

距今己有一百多年的?/p>

展历史?/p>

它是法国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集团,

业务涉及从内容制作?/p>

分发到接收的全过程,

产品覆盖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范围?/p>

2001

年,销售收入达?/p>

105

亿欧元,在全?/p>

30

?/p>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7300 

多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的电子消费产品供应商之一?/p>

 

 

 

 

 

在同

TCL

合并前,汤姆逊公司已经具备年?/p>

470

万台电视机的能力,并占有

18%

的北

美市场和

8%

的欧洲市场,

2002

年销售额?/p>

102

亿欧元。汤姆逊在彩电、彩管方面有

34000

种专利,在全球专利数量上仅次?/p>

IBM

。然而欧洲电子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却使得汤姆?/p>

公司的日子逐渐不好过起来?/p>

汤姆逊公司在

2001

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销售额?/p>

65.41

亿欧元,

2002

年下降为

54.44

亿欧元,

2003

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

3%

,亏?/p>

800

万欧元,

2003

?/p>

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亏损约为

1.3

亿欧元?/p>

 

【并购的背景及原因?/p>

 

 

(一?/p>

TCL

并购汤姆逊彩电部门的背景及动?/p>

 

 

 

 

 

在竞争白热化、利润下滑、欧美市场受阻的形势下,

TCL

集团详细规划了未来的发展

战略。在

TCL

看来,采用国外代理商的力量,对企业而言,风险较小,但掌握不了目标市

场的主动权,也无法及时跟进市场变化,

拓展新的市场?/p>

而采用海尔集团的渐进式的“自?/p>

扩张型”国际化道路稳则稳矣?/p>

但时不我待;

在欧美市场推广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成本太

高,风险也比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欧美市场比较成熟,格局基本已经确定,接?/p>

一个品牌空间不是很大,

打自己的品牌意味着要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中挤出一块份额,

?/p>

度很大;同时为了绕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并购欧美知名品牌对当时?/p>

TCL

是一个最佳的

选择?/p>

而当时的汤姆逊已经找过几个公司洽谈,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些企业,?/p>

是谈了一年左右都没有结果。后?/p>

TCL

通过摩根丹利知道了汤姆逊的出售意愿。汤姆?/p>

 

的品牌优势,技术积累及销售渠道对当时急于寻求海外突破?/p>

TCL

来讲,无疑具有巨大的

吸引力?/p>

 

 

Ͼλ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TCL-

汤姆逊并购案例分?/p>

 

【摘要?/p>

?/p>

TCL

并购汤姆逊公司是李东生作为领导者在公司国际化道路中迈出的重要一

步。本文以

TCL

并购汤姆逊为例,通过介绍两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各自并购的背景和动因,

经历的过程和风险,最后总结失败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和经验?/p>

 

 

【关键词?/p>

?/p>

跨国并购,文化融合,并购风险

 

 

【公司简介?/p>

?/p>

 

 

(一?/p>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p>

1981

年,经历了“电话机时代?/p>

?/p>

“彩电时代?/p>

?/p>

“多?/p>

化时代?/p>

?/p>

“国际化时代”四个阶段?/p>

TCL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投?/p>

的情况下

,

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p>

 

1995

年底?/p>

TCL

集团提出了创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在

2003

年,

TCL

进一步明确了未来

10

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规?/p>

:

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2010

年达?/p>

1500

亿元?/p>

跨入极具竞争力的国际性大企业的行列?/p>

 

(二)汤姆逊公?/p>

 

 

 

 

 

法国汤姆逊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1839 

年的电子消费品生产企业,

距今己有一百多年的?/p>

展历史?/p>

它是法国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集团,

业务涉及从内容制作?/p>

分发到接收的全过程,

产品覆盖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范围?/p>

2001

年,销售收入达?/p>

105

亿欧元,在全?/p>

30

?/p>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7300 

多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的电子消费产品供应商之一?/p>

 

 

 

 

 

在同

TCL

合并前,汤姆逊公司已经具备年?/p>

470

万台电视机的能力,并占有

18%

的北

美市场和

8%

的欧洲市场,

2002

年销售额?/p>

102

亿欧元。汤姆逊在彩电、彩管方面有

34000

种专利,在全球专利数量上仅次?/p>

IBM

。然而欧洲电子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却使得汤姆?/p>

公司的日子逐渐不好过起来?/p>

汤姆逊公司在

2001

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销售额?/p>

65.41

亿欧元,

2002

年下降为

54.44

亿欧元,

2003

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

3%

,亏?/p>

800

万欧元,

2003

?/p>

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亏损约为

1.3

亿欧元?/p>

 

【并购的背景及原因?/p>

 

 

(一?/p>

TCL

并购汤姆逊彩电部门的背景及动?/p>

 

 

 

 

 

在竞争白热化、利润下滑、欧美市场受阻的形势下,

TCL

集团详细规划了未来的发展

战略。在

TCL

看来,采用国外代理商的力量,对企业而言,风险较小,但掌握不了目标市

场的主动权,也无法及时跟进市场变化,

拓展新的市场?/p>

而采用海尔集团的渐进式的“自?/p>

扩张型”国际化道路稳则稳矣?/p>

但时不我待;

在欧美市场推广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成本太

高,风险也比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欧美市场比较成熟,格局基本已经确定,接?/p>

一个品牌空间不是很大,

打自己的品牌意味着要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中挤出一块份额,

?/p>

度很大;同时为了绕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并购欧美知名品牌对当时?/p>

TCL

是一个最佳的

选择?/p>

而当时的汤姆逊已经找过几个公司洽谈,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些企业,?/p>

是谈了一年左右都没有结果。后?/p>

TCL

通过摩根丹利知道了汤姆逊的出售意愿。汤姆?/p>

 

的品牌优势,技术积累及销售渠道对当时急于寻求海外突破?/p>

TCL

来讲,无疑具有巨大的

吸引力?/p>

 

 

">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TCL-

汤姆逊并购案例分?/p>

 

【摘要?/p>

?/p>

TCL

并购汤姆逊公司是李东生作为领导者在公司国际化道路中迈出的重要一

步。本文以

TCL

并购汤姆逊为例,通过介绍两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各自并购的背景和动因,

经历的过程和风险,最后总结失败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和经验?/p>

 

 

【关键词?/p>

?/p>

跨国并购,文化融合,并购风险

 

 

【公司简介?/p>

?/p>

 

 

(一?/p>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p>

1981

年,经历了“电话机时代?/p>

?/p>

“彩电时代?/p>

?/p>

“多?/p>

化时代?/p>

?/p>

“国际化时代”四个阶段?/p>

TCL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投?/p>

的情况下

,

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p>

 

1995

年底?/p>

TCL

集团提出了创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在

2003

年,

TCL

进一步明确了未来

10

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规?/p>

:

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2010

年达?/p>

1500

亿元?/p>

跨入极具竞争力的国际性大企业的行列?/p>

 

(二)汤姆逊公?/p>

 

 

 

 

 

法国汤姆逊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1839 

年的电子消费品生产企业,

距今己有一百多年的?/p>

展历史?/p>

它是法国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集团,

业务涉及从内容制作?/p>

分发到接收的全过程,

产品覆盖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范围?/p>

2001

年,销售收入达?/p>

105

亿欧元,在全?/p>

30

?/p>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7300 

多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的电子消费产品供应商之一?/p>

 

 

 

 

 

在同

TCL

合并前,汤姆逊公司已经具备年?/p>

470

万台电视机的能力,并占有

18%

的北

美市场和

8%

的欧洲市场,

2002

年销售额?/p>

102

亿欧元。汤姆逊在彩电、彩管方面有

34000

种专利,在全球专利数量上仅次?/p>

IBM

。然而欧洲电子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却使得汤姆?/p>

公司的日子逐渐不好过起来?/p>

汤姆逊公司在

2001

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销售额?/p>

65.41

亿欧元,

2002

年下降为

54.44

亿欧元,

2003

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

3%

,亏?/p>

800

万欧元,

2003

?/p>

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亏损约为

1.3

亿欧元?/p>

 

【并购的背景及原因?/p>

 

 

(一?/p>

TCL

并购汤姆逊彩电部门的背景及动?/p>

 

 

 

 

 

在竞争白热化、利润下滑、欧美市场受阻的形势下,

TCL

集团详细规划了未来的发展

战略。在

TCL

看来,采用国外代理商的力量,对企业而言,风险较小,但掌握不了目标市

场的主动权,也无法及时跟进市场变化,

拓展新的市场?/p>

而采用海尔集团的渐进式的“自?/p>

扩张型”国际化道路稳则稳矣?/p>

但时不我待;

在欧美市场推广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成本太

高,风险也比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欧美市场比较成熟,格局基本已经确定,接?/p>

一个品牌空间不是很大,

打自己的品牌意味着要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中挤出一块份额,

?/p>

度很大;同时为了绕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并购欧美知名品牌对当时?/p>

TCL

是一个最佳的

选择?/p>

而当时的汤姆逊已经找过几个公司洽谈,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些企业,?/p>

是谈了一年左右都没有结果。后?/p>

TCL

通过摩根丹利知道了汤姆逊的出售意愿。汤姆?/p>

 

的品牌优势,技术积累及销售渠道对当时急于寻求海外突破?/p>

TCL

来讲,无疑具有巨大的

吸引力?/p>

 

 

Ͼλ">
Ͼλ
Ŀ

TCL-汤姆逊并购案例分?-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TCL-

汤姆逊并购案例分?/p>

 

【摘要?/p>

?/p>

TCL

并购汤姆逊公司是李东生作为领导者在公司国际化道路中迈出的重要一

步。本文以

TCL

并购汤姆逊为例,通过介绍两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各自并购的背景和动因,

经历的过程和风险,最后总结失败的原因和应该吸取的教训和经验?/p>

 

 

【关键词?/p>

?/p>

跨国并购,文化融合,并购风险

 

 

【公司简介?/p>

?/p>

 

 

(一?/p>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p>

1981

年,经历了“电话机时代?/p>

?/p>

“彩电时代?/p>

?/p>

“多?/p>

化时代?/p>

?/p>

“国际化时代”四个阶段?/p>

TCL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投?/p>

的情况下

,

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型企业?/p>

 

1995

年底?/p>

TCL

集团提出了创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在

2003

年,

TCL

进一步明确了未来

10

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规?/p>

:

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2010

年达?/p>

1500

亿元?/p>

跨入极具竞争力的国际性大企业的行列?/p>

 

(二)汤姆逊公?/p>

 

 

 

 

 

法国汤姆逊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1839 

年的电子消费品生产企业,

距今己有一百多年的?/p>

展历史?/p>

它是法国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集团,

业务涉及从内容制作?/p>

分发到接收的全过程,

产品覆盖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范围?/p>

2001

年,销售收入达?/p>

105

亿欧元,在全?/p>

30

?/p>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7300 

多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的电子消费产品供应商之一?/p>

 

 

 

 

 

在同

TCL

合并前,汤姆逊公司已经具备年?/p>

470

万台电视机的能力,并占有

18%

的北

美市场和

8%

的欧洲市场,

2002

年销售额?/p>

102

亿欧元。汤姆逊在彩电、彩管方面有

34000

种专利,在全球专利数量上仅次?/p>

IBM

。然而欧洲电子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却使得汤姆?/p>

公司的日子逐渐不好过起来?/p>

汤姆逊公司在

2001

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销售额?/p>

65.41

亿欧元,

2002

年下降为

54.44

亿欧元,

2003

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

3%

,亏?/p>

800

万欧元,

2003

?/p>

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亏损约为

1.3

亿欧元?/p>

 

【并购的背景及原因?/p>

 

 

(一?/p>

TCL

并购汤姆逊彩电部门的背景及动?/p>

 

 

 

 

 

在竞争白热化、利润下滑、欧美市场受阻的形势下,

TCL

集团详细规划了未来的发展

战略。在

TCL

看来,采用国外代理商的力量,对企业而言,风险较小,但掌握不了目标市

场的主动权,也无法及时跟进市场变化,

拓展新的市场?/p>

而采用海尔集团的渐进式的“自?/p>

扩张型”国际化道路稳则稳矣?/p>

但时不我待;

在欧美市场推广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成本太

高,风险也比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欧美市场比较成熟,格局基本已经确定,接?/p>

一个品牌空间不是很大,

打自己的品牌意味着要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中挤出一块份额,

?/p>

度很大;同时为了绕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并购欧美知名品牌对当时?/p>

TCL

是一个最佳的

选择?/p>

而当时的汤姆逊已经找过几个公司洽谈,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些企业,?/p>

是谈了一年左右都没有结果。后?/p>

TCL

通过摩根丹利知道了汤姆逊的出售意愿。汤姆?/p>

 

的品牌优势,技术积累及销售渠道对当时急于寻求海外突破?/p>

TCL

来讲,无疑具有巨大的

吸引力?/p>

 

 



ļ׺.doc޸Ϊ.docĶ

  • ݽṹ1
  • 1.Ұȫֹܾӡˮҵȫ׼׼֪ܹͨġ2
  • ȡ֤ķЩ
  • ޶֮ҹ2Ƭ һЩBuilds
  • ĵϷĵ-ѡwordĵ (3ҳ)
  • ϴѧѧҵ(γҵ)ο
  • ֲѧ⼰
  • 2019-2025йֲ޴г̬о(Ŀ¼)
  • mapgisʵѵ
  • 2017-2022年中国高精度导航定位市场深度评估报告 (目

վ

԰ Ͼλ
ϵͷ779662525#qq.com(#滻Ϊ@) ICP20003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