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对点训练:原子的核式结构

 

1.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经典再现,

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p>

子轰击金箔,

用显微镜观测在环形荧光屏上所产生的亮点,

根据实验现象?/p>

?/p>

列分析正确的?/p>

(

 

 

) 

A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p>

α

粒子在金箔上打出的电子产生的

 

B

.原子核应该带负?/p>

 

C

.在荧光屏上观测到极少数?/p>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p>

 

D

.该实验?/p>

α

粒子由于和电子发生碰撞而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解析?/p>

?/p>

C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由

α

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的,?/p>

A

错误;原子核带正

电,?/p>

B

错误;当

α

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p>

α

粒子影响很小,影?/p>

α

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

离核较远时,

α

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

运动方向改变量较小?/p>

只有?/p>

α

粒子与原子核十分接近时,

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p>

α

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p>

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p>

?/p>

C

正确?/p>

D

错误?/p>

 

2.

如图为卢瑟福?/p>

α

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

α

粒子运动

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p>

α

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 

A

.轨?/p>

a

 

 

 

 

 

 

 

 

 

 

B

.轨?/p>

b

 

C

.轨?/p>

c

 

 

 

D

.轨?/p>

d

 

解析?/p>

?/p>

A

 

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

核内?/p>

α

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p>

α

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a

,因离原子核越近,受到的库仑斥力越强,则偏转程度越强,故

A

正确?/p>

B

?/p>

C

?/p>

D

错误?/p>

 

3

?/p>

[

多?/p>

]

(2016·

天津高?/p>

)

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

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

推动?/p>

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p>

(

 

 

) 

A

.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

.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

14

 

7

N

获得反冲?/p>

17

 

8

O

,发现了中子

 

C

.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

.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p>

?/p>

AC

 

麦克斯韦曾提出光是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选项

A

正确;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

9

4

Be

,获得反冲核

12

 

6C

,发现了中子,选项

B

错误;贝克勒尔发

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选项

C

正确;卢瑟福通过?/p>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

D

错误?/p>

 

对点训练:原子能级跃迁规?/p>

 

4

?/p>

[

多?/p>

]

(2019·

南通一?/p>

)

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p>

13.6 eV

,下列说法正确的?/p>

(

 

 

) 

A

.使

n

?/p>

2

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p>

3.4 eV

的能?/p>

 

Ͼλ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对点训练:原子的核式结构

 

1.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经典再现,

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p>

子轰击金箔,

用显微镜观测在环形荧光屏上所产生的亮点,

根据实验现象?/p>

?/p>

列分析正确的?/p>

(

 

 

) 

A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p>

α

粒子在金箔上打出的电子产生的

 

B

.原子核应该带负?/p>

 

C

.在荧光屏上观测到极少数?/p>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p>

 

D

.该实验?/p>

α

粒子由于和电子发生碰撞而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解析?/p>

?/p>

C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由

α

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的,?/p>

A

错误;原子核带正

电,?/p>

B

错误;当

α

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p>

α

粒子影响很小,影?/p>

α

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

离核较远时,

α

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

运动方向改变量较小?/p>

只有?/p>

α

粒子与原子核十分接近时,

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p>

α

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p>

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p>

?/p>

C

正确?/p>

D

错误?/p>

 

2.

如图为卢瑟福?/p>

α

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

α

粒子运动

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p>

α

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 

A

.轨?/p>

a

 

 

 

 

 

 

 

 

 

 

B

.轨?/p>

b

 

C

.轨?/p>

c

 

 

 

D

.轨?/p>

d

 

解析?/p>

?/p>

A

 

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

核内?/p>

α

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p>

α

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a

,因离原子核越近,受到的库仑斥力越强,则偏转程度越强,故

A

正确?/p>

B

?/p>

C

?/p>

D

错误?/p>

 

3

?/p>

[

多?/p>

]

(2016·

天津高?/p>

)

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

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

推动?/p>

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p>

(

 

 

) 

A

.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

.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

14

 

7

N

获得反冲?/p>

17

 

8

O

,发现了中子

 

C

.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

.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p>

?/p>

AC

 

麦克斯韦曾提出光是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选项

A

正确;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

9

4

Be

,获得反冲核

12

 

6C

,发现了中子,选项

B

错误;贝克勒尔发

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选项

C

正确;卢瑟福通过?/p>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

D

错误?/p>

 

对点训练:原子能级跃迁规?/p>

 

4

?/p>

[

多?/p>

]

(2019·

南通一?/p>

)

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p>

13.6 eV

,下列说法正确的?/p>

(

 

 

) 

A

.使

n

?/p>

2

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p>

3.4 eV

的能?/p>

 

">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对点训练:原子的核式结构

 

1.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经典再现,

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p>

子轰击金箔,

用显微镜观测在环形荧光屏上所产生的亮点,

根据实验现象?/p>

?/p>

列分析正确的?/p>

(

 

 

) 

A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p>

α

粒子在金箔上打出的电子产生的

 

B

.原子核应该带负?/p>

 

C

.在荧光屏上观测到极少数?/p>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p>

 

D

.该实验?/p>

α

粒子由于和电子发生碰撞而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解析?/p>

?/p>

C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由

α

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的,?/p>

A

错误;原子核带正

电,?/p>

B

错误;当

α

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p>

α

粒子影响很小,影?/p>

α

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

离核较远时,

α

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

运动方向改变量较小?/p>

只有?/p>

α

粒子与原子核十分接近时,

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p>

α

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p>

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p>

?/p>

C

正确?/p>

D

错误?/p>

 

2.

如图为卢瑟福?/p>

α

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

α

粒子运动

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p>

α

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 

A

.轨?/p>

a

 

 

 

 

 

 

 

 

 

 

B

.轨?/p>

b

 

C

.轨?/p>

c

 

 

 

D

.轨?/p>

d

 

解析?/p>

?/p>

A

 

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

核内?/p>

α

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p>

α

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a

,因离原子核越近,受到的库仑斥力越强,则偏转程度越强,故

A

正确?/p>

B

?/p>

C

?/p>

D

错误?/p>

 

3

?/p>

[

多?/p>

]

(2016·

天津高?/p>

)

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

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

推动?/p>

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p>

(

 

 

) 

A

.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

.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

14

 

7

N

获得反冲?/p>

17

 

8

O

,发现了中子

 

C

.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

.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p>

?/p>

AC

 

麦克斯韦曾提出光是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选项

A

正确;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

9

4

Be

,获得反冲核

12

 

6C

,发现了中子,选项

B

错误;贝克勒尔发

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选项

C

正确;卢瑟福通过?/p>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

D

错误?/p>

 

对点训练:原子能级跃迁规?/p>

 

4

?/p>

[

多?/p>

]

(2019·

南通一?/p>

)

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p>

13.6 eV

,下列说法正确的?/p>

(

 

 

) 

A

.使

n

?/p>

2

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p>

3.4 eV

的能?/p>

 

Ͼλ">
Ͼλ
Ŀ

2020版高考物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课时跟踪检?三十?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含解?-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对点训练:原子的核式结构

 

1.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经典再现,

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p>

子轰击金箔,

用显微镜观测在环形荧光屏上所产生的亮点,

根据实验现象?/p>

?/p>

列分析正确的?/p>

(

 

 

) 

A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p>

α

粒子在金箔上打出的电子产生的

 

B

.原子核应该带负?/p>

 

C

.在荧光屏上观测到极少数?/p>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p>

 

D

.该实验?/p>

α

粒子由于和电子发生碰撞而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解析?/p>

?/p>

C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由

α

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的,?/p>

A

错误;原子核带正

电,?/p>

B

错误;当

α

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p>

α

粒子影响很小,影?/p>

α

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

离核较远时,

α

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

运动方向改变量较小?/p>

只有?/p>

α

粒子与原子核十分接近时,

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p>

α

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p>

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p>

?/p>

C

正确?/p>

D

错误?/p>

 

2.

如图为卢瑟福?/p>

α

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

α

粒子运动

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p>

α

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 

A

.轨?/p>

a

 

 

 

 

 

 

 

 

 

 

B

.轨?/p>

b

 

C

.轨?/p>

c

 

 

 

D

.轨?/p>

d

 

解析?/p>

?/p>

A

 

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

核内?/p>

α

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p>

α

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a

,因离原子核越近,受到的库仑斥力越强,则偏转程度越强,故

A

正确?/p>

B

?/p>

C

?/p>

D

错误?/p>

 

3

?/p>

[

多?/p>

]

(2016·

天津高?/p>

)

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

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

推动?/p>

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p>

(

 

 

) 

A

.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

.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

14

 

7

N

获得反冲?/p>

17

 

8

O

,发现了中子

 

C

.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

.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p>

?/p>

AC

 

麦克斯韦曾提出光是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选项

A

正确;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

9

4

Be

,获得反冲核

12

 

6C

,发现了中子,选项

B

错误;贝克勒尔发

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选项

C

正确;卢瑟福通过?/p>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

D

错误?/p>

 

对点训练:原子能级跃迁规?/p>

 

4

?/p>

[

多?/p>

]

(2019·

南通一?/p>

)

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p>

13.6 eV

,下列说法正确的?/p>

(

 

 

) 

A

.使

n

?/p>

2

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p>

3.4 eV

的能?/p>

 



ļ׺.doc޸Ϊ.docĶ

  • ߵѧʼ
  • 2017깫ִҵҽʦԴٹʵ
  • ӱʡеѧ꼶Ӣȫ Unit 3 Could you ple
  • ϢȤСܽ
  • CְʹϵͳƱ
  • ʡѧĩ
  • 2019пӢرϰ⾫ר96ʵʵʽպ
  • 2015°PEPСѧ꼶1--3Ԫ֪ʶ
  • ̬䱻̬רϰ
  • й+ЬҵչģʽͶDZԤĿ¼

վ

԰ Ͼλ
ϵͷ779662525#qq.com(#滻Ϊ@) ICP20003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