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8/28 3:24: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Survey)牵头开展了首次国家级的两栖动物监测计划(Amphibian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Initiative, ARMI),其目标包括:建立一个框架来监测美国两栖动物的分布、种群的状态和变化;了解全国两栖动物下降的范围和程度;收集影响两栖动物的环境因子;研究并识别导致两栖动物种群变动的威胁因素;为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对策提供信息(http://armi.usgs.gov/)。ARMI是一个多部门合作和广泛参与的监测计划。政府相关部门如农业部、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以及大学、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等参与了这一项目。ARMI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是广泛而粗放的监测,在全国各地布设很多点,主要依靠志愿者、高校、科研机构提供关于两栖动物的编目、分布、种群等各种信息。中间一层的监测是整个监测体系的核心,主要在一些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监测的方法采用空间占有调查方法(Occupancy Approach),只记录某个地点物种的有无(Presence/Absense),例如监测蛙类占据的水塘的多少。监测地点在监测的区域随机选择,以推断监测区域的状态和变化。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顶层是选择少数典型的地区,开展深入的种群监测和研究。这些地区不是随机选择的,而是精心选择的一些重要的和濒危物种的典型栖息地,监测这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动态、地理分布、繁殖、生活史、疾病等详细信息,研究环境变化和两栖动物种群动态之间的关系。
作为美国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成员之一,杜克森林是美国较为典型的长期定位生态研究地点,先后建立了4类样地,1931至1947年,建立了51个永久性的每木调查森林样地,面积从405m2到4047m2不等。从1930年到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8个大型永久森林样地,共占地约24hm2,面积从1hm2到6.5hm2,约每5年重新观测一次,调查记录永久样地内所有的胸径大于1cm的树木(包括新萌生的幼树)的胸径和高度。此外,还建立了5组共27条详细调查的实生苗样带,这些样带分布在杜克森林内的3个成熟的硬木林地和2个森林发育介于火炬松林和硬木林之间的过渡性松树林里。这5块林地代表了杜克森林的主要森林类型以及这些林型的空间梯度变化,每个林地内设有3-4个宽1m、长50m的永久实生苗样带。在调查植物种类组成的永久样地方面,1977年,建立了105个20m×50m的永久样地,用来研究杜克森林的次生演替规律。每个样地的中线区又被划分成25个连续的0.5m×2m的小样方,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了所有的林下地表层维管束植物的频度和叶盖度。这些样地拥有非常详细的林木实生苗、草本植物种类、土
8
壤养分、土壤质地、土壤化学和环境条件的信息。
在草地监测方面,以Jornada试验草原站为例,自1915年以来,在多种草地和土壤类型上设置有永久样方以记录植被的变化。1915-1932年间,共设置了100多个1×1m2的样方,研究主要牧草种类对放牧和降水的响应。多年生牧草的基部盖度、一年生禾草和杂草及灌木的位置、有时主要灌木的冠层盖度都进行了监测。在1947年以前,几乎所有的固定样方每年都要绘图,1947-1979年,部分样方每年进行绘图,1995年和2001年160个样方又重新定位和绘图。1989年开始,在5个生态系统类型中,选择15个研究地点设置永久样方,利用非破坏性的空间显示方法(Spatially-explicit method)以度量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异质性,并进行比较。其监测结果被应用来分析和判断影响物种丰富度、植物生长和持续性的景观、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因素。
3.6 中国
目前,我国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一些监测工作。我国先后完成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在监测内容方面,以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量为主,逐渐增加了森林健康、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状况指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抽样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数据库和模型分析等新技术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提升了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