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讲义—左松林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4 23:42: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生幸福讲义

左松林

生命起源于宇宙中两个微小粒子的偶然结合,某一瞬间的偶然铸就了一世的必然。生命又是被赋予的,人无法选择是否拥有自己的生命,在道德的意义上也无法选择是否结束自己的生命。人被动地生下来,又无法避免地死亡,人生的起点及终点都是自身无法选择的。在无法选择生命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改变生命存在的状态便成为人们永恒探索的话题。人总是希望一生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如何使自己一生幸福?每个人终究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但万事万物总有一个共通的法则。这里想和大家讨论的是如何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1

人生在世,无法回避三个带有终极意义的人生问题:一是生和死、二是贫和富、三是爱和恨。一个人终其一生,实际上就是对这三个问题的不断演绎和回应。大多数人的演绎都平淡无奇,只有少数具有大智慧和深沉之爱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回应化作地球上最美的思维之甘露,润泽人类的心灵。随着人类历史的延伸,这三个问题被不同的学科分解为不同领域的话题,生和死成为宗教的基本问题,爱和恨成为文学诗歌中永恒的主旋律,贫和富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思考主题。

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讨幸福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或规避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相关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幸福人生的美好感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探究获得幸福的途径。最后,人的一生还要为集体、为社会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讲 幸福的理解 一、幸福定义

什么是幸福?人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幸福有很多种: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有个人幸福或集体幸福、社会幸福之分。从哲学意义上看,幸福是一种价值观,有“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之分。从宗教的时空观来看,有现世幸福和来世幸福之分。希望幸福是在来世找到呢?还是就在此世此地呢?实际上,真正的幸福感在时间上往往来源于今生今世,在社会层面上更常依附于个人自己的幸福。

先从时间上来考虑。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说,实际存在的时间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只是现在。而现在只是一瞬间。过去和未来只能被想象为现在,“过去”与回忆是同义词,而“未来”与期望是同义词。“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我们所感知的幸福也可以在时间上做如此划分。你要经常想想过去的幸福时刻,会使你心绪安宁;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你与家人、朋友的美好相处,因为人聚终会人散;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希望,在希望中着手创造未来,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另外,人们常把父母视为自己的过去,把子女视为自己的未来,在自己弥留之际,非常想见到自己的子女,觉得自己的一生要由子女延续下去,其实就是一种自身意志的转移。

从空间上考虑,人们总是从自身出发不断经营和扩展着自己的幸福。人一生下来并不是“性本善”或“性本恶”,而是“性本我”。他如果不知道自我,不知道抢奶吃,早就饿死 1

何清涟,面对财富与贫困的思考,2003年7月

1

了,通过自我满足,到要为父母争气,到要为国争光。这个社会有许多停留在自我满足阶段的人,只要不去损害别人,并不需要求全责备。而那些超越自我满足阶段的人,往往是立志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能为他人带来幸福的人,也是一个自我意志得到充分舒展的人。

幸福是一种价值观,从绝对意义上讲,无法比较两种不同价值观的优劣,仅仅由于人类的群居特性,使得“利他主义”得到广泛的推崇。但从社会角度,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崇尚科学家,90年代崇尚商界精英。每年考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往往很能体现当时的社会价值总体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往往会形成流行趋势,引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对当时人们的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在别人看来或在历史长河中看来是错误的。例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军官获得铁十字勋章而产生的幸福感,现在来看恰是其暴行的见证。瑞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