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8/2 10:58: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土地利用分区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方法2土地利用分区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方法2.1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由于土地的固定性和自然性,区域的自然、社会条件存在着区域差异,决定了土地属性和土地利用存在着区位差异。表现在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这些属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又具有相对一致性。土地利用分区就是依据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划分土地利用的基本单元(地域或用地类型区)的过程。2.2土地利用分区的内涵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地域基础上的综合工作,要联系规划地区的多方面的特点,必须在划分土地利用区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发展方向和途径,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来看,土地用途分区其实是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划分,即兼有分类和分区两个面的特征,一般地说,分类和分区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体系,分类是抽象的,分区在空间上是具体的由于土地具有不可移动性,不管属于何种类型的土地在地表都占有确切空间“虽然在认识上可以将研究地域的土地抽象为等级不同的分类系统,但在规划中各个类型都表现为一定的空间地域”,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类和分区是相关联的,分区就是对土地空间区域类型的划分,规划的基础图斑均为一定面积的区域。土地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属性,表现在它属于陆地表面一定的自然地理地段,是一种由地质基础、从于自然地理的演化、结构和分异规律;土地的经济属性则表现在不同的土地在力,它既受自然属性的制约,又服从于社会经济规律。土地生产力水平是土地各组成因素的综合表现,同时也取决于人类的集约经营水平。与土地属性相适应,52.2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2.2.1土地属性及其与此相适应的土地生产力水平的相似性原则地貌、水热条件、土壤、植被以及水文状况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服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不同的用途,即具有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不同的潜在能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土地利用分l又: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方法土地生产力亦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前者是在不加人工影响下土地天然生物生产能力,后者指在人工影响或控制下的土地生产能力。因此,在土地利用分区中土地属性和生产力水平的一致性原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2.2.2科学性和行政区界完整性兼顾的原则土地利用分区涉及到多因素、农用,在分区时保留一定行政区的完整,以利战略方案的实施。为便于资料的获取,土地分区布局既要考虑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一致性,又要考虑现行的行政区划,尽量把整县、整乡纳入分区之中,分区与行政区划协调,有利于生产内容的落实,便于开展基本建设和政府投资管理。2.2.3自然条件一致性原则自然地理环境是分区形成的基础。其结构差异的客观自然基础。在分区时保证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一致性,才能使对系统因子的评价置于同一环境条件。分区时要正确分析引起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差异的原因,如降水、温度、土壤等资源,才能保证评价的合理,才能保证分区单元的基础条件一致,使分区科学有效。2.2.4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土地系统中,每一种资源有其赖以存在的特定环境。各种资源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区过程中,不仅要求分别地考察各种资源的性质、数量、分布和用途。而且,要求从资源与资源、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经济目标之间进行综合全面的衡量。区域布局要有超前意识,既要考虑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既要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又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2.2.5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及与此相应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和改善生态环境措施的共同性原则土地适宜性是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对不同用途的适宜程度,它决定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土地限制性是指由于土地的某些性质限制了土地的某些用途,或者影响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或影响某些用途下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土地限制性强调土地的不宜性与不利因素,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