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26 22:11: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引 言
我国的中小企业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形于20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风光一时”的企业和企业家。但随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中走出“倒U曲线”,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也就随风而逝。从整体来看,中小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比国营企业在许多方面甚至还要艰难些,很多企业都呈现出“昙花一现,步履维艰”的现象。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国的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但是企业自产生时就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企业本身先天不足,而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落后的人才观念,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中小企业的领导人格缺陷等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陷阱”。即一方面急需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高素质的人才后很难凭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较长时间内留住人才,并发挥其最大潜能。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在现代中小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HRM)就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相关的人员安排、绩效评定、员工激励、培训开发及规定薪酬等相关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在20世纪中期国有企业中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向前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功能逐渐提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有800多万家,占全国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贡献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流通领域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由
于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方法落后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上,对市场的适应性严重不足,盲目生产,员工文化素质也普遍较低,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相关产业,而生产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差。据统计,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中小企业仅2.9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要求中小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中国加入WTO、国际巨头进驻中国的行动、各种新兴商业形态的涌现、商业企业的重组、电子商务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国内的中小企业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新一轮的企业竞争中,中小企业只有从人力资源的竞争力着手,企业才能获得自身的特色优势与发展。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的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被推向全球的经济架构中,在硬、软件的更新与提升中,商品、资本和技术相对较为容易与全球接轨,惟有在人力资源的提升上,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不能省略,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2.2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小企业也在整体经济的带动下快速向前发展,其中大量的社会人才开始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涌动,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大的人力资本是其他公司很难模仿的,并且人力资本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价值增值,也可以将其优势扩展到公司其他领域。其次,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最大资本,企业拥有了优秀的人才,企业的生产、技术、销售、创新、财务、信息等各个领域将会获得较大优势。可见,中小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挖潜,完全可以构建起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