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理论习题及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1 6:15: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厂商 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经济单位,厂商可以是生产产品的企业,也可以是提供服务的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决策单位,除了消费者与政府以外,其余的经济组织都是厂商。

2、生产 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过程,即投入一定生产要素而得到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是指一切能够创造和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3、生产函数:描述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量的之间的物质量关系的函数式。一般记为:Q=f (X1, …, Xn),其中X1,…,Xn代表各种要素的投入品,Q代表一定数量的投入组合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最大产量。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柯布(Chales W?Cobb)和道格拉斯 (Paul H?Douglas)根据1899—1922年美国的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得出这一期间的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函数,以后扩大应用于整个经济或任何一个生产领域。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α

Q=ALKβ

5、技术系数 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

6、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要素的数量,至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7、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8、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要素的投入是变动的,其余要素的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通常采用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的形式,它也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9、总产量:(TP):与一定的可变要数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10、平均总量:(AP):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数劳动的投入量之比。 11、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可变要数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在其它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当变动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继续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该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13、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数的投入数量。

1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这种现象,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递减规律。

16、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在资本和劳动价格也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数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

17、“脊”线 是指连接等产量曲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零与连接等产量曲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无穷大的线。

18、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以内区域为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以外的区域为生产的非经济区域。理性的生产者将生产应选择在生产的经济区域,这样做不至于造成资源的浪费。

19、最优投入组合也称最优资源组合。任何一个理性的生产者都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在既定的成本下使产出最大,或者是在既定的产出下使成本最小。 20、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21、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厂商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厂商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也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