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3 11:45: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义”,观点明确。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求得大义。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
十七、曹刿论战 《左传》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必以情 览物之情 ..
C.小惠未徧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D.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解析:A.类/通“嘱”;B.实情/感情;C.恩惠;D.进攻/砍伐。)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登轼而望之 学而不思则罔 ..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C.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 ..D.乃入见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解析: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介词,在/比;C.介词,凭、靠/介词,来;D.于是,就。)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当权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
+
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来判断。
题组训练2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香远益清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必以信 小信未孚 ..
(解析:A.谋划;B.长远/远播;C.虚报/益处;D.实情/信用。)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可以一战 咨臣以当世之事 ..B.肉食者谋之 则汉室之隆 ..C.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 ..D.其乡人曰 其如土石何 ..
(解析:A.介词,凭借/介词,用,拿;B.代词,代指这件事/结构助词,的;C.介词,在;D.代词,代指曹刿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2017·重庆A卷)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曹刿与乡下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②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祥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衰竭了。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