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9 10:4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 等待经气而至 B 催促经气速至针下 C 使气循经而行,乃至气至病所 D 调整经络气血 E 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 7、爪切法的临床应用主要是( )
A 行气 B 解除滞针 C 切穴定位 D 候气 E 催气 8、循法主要作用于( )
A 经脉 B 针柄 C 腧穴 D 针尾 E 以上均不是 9、摄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
A 守气 B 行气 C 候气 D 调气 E 调气 10、作用于经脉的辅助针刺手法有( ) A 搓法 B 刮法 C 爪法 D 弹法 E 飞法 11、扪法应用于( )
A 行针时 B 进针后 C 出针时 D 得气后 E 出针后 12、飞法可用于( )
A 青龙摆尾 B 白虎摇头 C 苍龟探穴 D 赤鳯迎源 E 以上均不是 13、以下何法可诱导针下温凉( )
A 搜法 B 摄法 C 刮法 D 盘法 E 搓法 14、盘法主要用于( )
A 四肢穴 B 颈部穴 C 头部穴 D 胸部穴 E 腹部穴 15、《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16、搜法是用针尖搜寻针感,可用于飞经走气之苍龟探穴手法。
第四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针刺补泻的范畴与定义。
2、熟悉针刺补泻的应用原则和临床意义。
3、掌握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熟悉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5、了解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技术方法要领。 6、了解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的关系。 二、重点汇编
1、针刺感应为谷气至的是( )
A 针下沉紧涩滞 B 针下轻滑、空虚 C 针感强烈难忍 D 针下徐和有力 E 以上均不是
2、决定针刺补泻的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针刺手法 B 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 C 腧穴的特性 D 毫针粗细 E 毫针长短 3、徐疾补法是( )
A 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 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 先在浅层得气,快速的进入,快速地退出 D 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 得气后,缓慢地进入,缓慢地退出 4、徐疾泻法是( )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的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 得气后,缓慢地进入,缓慢地退出 5、开阖补泻是( )
A 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疾按针孔 B 出针后疾按针孔
5
C 出针后轻轻叩打针孔 D 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闭针孔 E 以上都不是 6、提插补泻是( )
A 重提轻插,急提慢按 B重提轻插,慢提急按 C 重插轻提,慢提慢按 D 重插轻提,急提急按 E 重插轻提,慢提急按 7、捻转泻法是( )
A 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 B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 C 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 D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 E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 8、呼吸补法是( )
A 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B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C 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 D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E 以上均不是 9、《灵枢·始终》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10、补泻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而迎随是所有补泻手法必须遵守的原则。
11、针刺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