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8 2:45: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及热学、原子物理考点总结 一、力学: 1.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 样快; 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推翻了古希 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 2.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 定律)。 3. 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 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 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 20 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 动物体。 5. 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 抛体运动。 6. 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 “地心说 ”,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提出了 “日心说 ”,大胆反驳地心说。 7.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 牛顿于 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 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相对论: 9.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 —— 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 —— 量子论(微观世界) ; 10. 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X 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1.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 —— 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 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 —— 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 c 不变。 12.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 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三、电磁学: 13.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库仑定律, 并测出了静 电力常量 k 的值。 14. 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 15. 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 e 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6.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1787-1854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7. 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18.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19.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 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 并总结出 安培定则 (右手螺旋定则) 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 力的方向。 20.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1.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2. 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3.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最大动能仅 取决于磁场和 D 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必修l、必修2、选修3-1、3-2
一、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