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 6:56: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建湖县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强县建设步伐,现结合建湖实际,制定全县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目标,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求,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创塑地方特色文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努力把文化建设融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国际化建设进程,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建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总体目标
紧扣文化强县战略目标,围绕“四个文化”,即做优建湖公共文化,深挖建湖传统文化,培育建湖新兴文化,整合建湖旅游文化;加快“四区”建设,即双湖公共文化集聚区、节能电光源特色产业文化展示区、数字文化产业园区、九龙口旅游经济区;狠抓“四大工程”,即文化人才建设,文化民生普及,文化体制创新,文化政策支持;组建“四个(集团)公司”,即广电传媒、淮杂演艺、文化体育、双湖文化(集团)公司,建立覆盖全社会、全民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
文化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4个镇(区)全部建成高标准的文化中心和广电网络分中心,所有村(社区)均建有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县、镇(区)、村(社区)文化设施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12平方米以上,初步建成县城“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
文化产品——以文化精品工程为龙头,创作生产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精品力作。力争3-4个剧(节)目入选国家、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评比活动并获奖。书、美、摄等作品每年获市
— 1 —
以上奖项不少于20件,整体实力和成果位居全市前列。
文化民生——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人均1册以上,实现县、镇(区)、村(社区)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农家书屋建设达到三星标准。县城数字电视用户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数字电视用户普及率达到80%以上。结合建湖文化特色,培植3-5项群众文化(节庆文化)品牌活动。加大文化“四送”力度,每年送戏不少于100场,送电影不少于2400场,送图书不少于3万册,送展览不少于20次。人均参加文体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5小时,力争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
文化产业——构建以广电传媒业、淮杂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化创意(动漫)业、数字文化(网络)服务业、出版印刷业等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左右,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建成市级以上文化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园。
文化保护——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要求。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积极打造淮杂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到“十二五”末,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效保护率达到80%以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列入市级以上非遗名录的项目实施全面保护和有条件开发利用。
文化人才——加快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步伐,招引特色文化人才10名以上,文化产业领军人才3-5名,省内培训专业人才200人(次)以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文化名人战略,打造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名人5-10名。镇(区)综合文化站有专职工作人员,村(居)有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
三、重点任务
(一)做优建湖公共文化,加快双湖公共文化集聚区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农村10里文化圈”,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文化服务均等化。
1.提升双湖公共文化集聚区。以双湖公园、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为核心,推进双湖公共文化集聚区建设,打造成为公共文化的服务区、特色文化的展示区、群众文化的集中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成国家一级馆,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
— 2 —
览室)实现县、镇(区)、村(社区)标准化全覆盖。利用双湖公园音乐广场、江淮戏苑、体育中心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多功能厅、淮剧杂技排练场等组建演艺展示带,开通“周六剧场”,努力满足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结合周边地块规划,新建湖垛城、大型游乐场和广电传媒综艺场馆等文化项目。
2.建设“双河”文化风光带。完善西塘河现代文化景观带。新建健舞池、书画廊、听琴坡、练声台、咏诗阁、读书角、对弈亭等文化休闲设施,规划建设以国防、科普、人口、法制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建设神台河传统文化景观带。挖掘、提炼建湖史料,赋予人文内涵,建设融神台传说、淮剧、杂技、烟花、名人、民俗等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园,展现建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3.构建城乡三级文化网。县城: 重点打造“四个板块”,即城南的双湖公共文化集聚区、城中的影视娱乐文化区、城东的开发区特色产业文化展示区、高新区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基本形成四个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区域板块。县城16个社区建有60-8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数字图书室)和200平方米以上文体活动场地,规模2500户以上新建的居民小区建成4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中心,真正形成县城15分钟文化圈。镇(区):到“十二五”末,各镇(区)文化建设实现“三个一”,即有一座文化中心(含一个加入院线的固定电影放映场所、一个标准配置的数字图书馆),有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园、区)或特色文化项目,有一支文艺人才队伍。其中,重点镇文化中心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非重点镇不少于1000平米。村(社区):到“十二五”末,各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三合一”,即文化活动室、数字图书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三位一体,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
4.增强文化服务功能。大力开展文化进农村(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广场“四进”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繁荣节庆文化。围绕元旦和春节(元宵节)、“五一”和“六一”、国庆和中秋三大节庆时段,集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60场(次)以上。做优品牌文化。在现有春节游园踩街、群众文艺会演、“世纪之星”美术书法大赛、淮剧艺术周等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做优3—5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
— 3 —
的品牌文化活动。各镇(区)文广中心每年正常开展文化活动10项以上。做特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加强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扎实开展各项文体艺科活动,每年各学校举办一次“校园文化周”,县集中组织一次展示活动,努力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格局,整体提升全县学校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丰富企业文化。每年配合各类经贸活动演出50场(次)以上,组织举办企业文化活动20场(次),指导、服务20个企业自办文化活动40场(次)以上,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文化志愿者行动。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老年协会等群团及社会组织作用,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行动,推进群众文化深入、持久、蓬勃开展。
(二)深挖建湖传统文化,加快特色产业文化展示区和特色文化镇(区)建设,努力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1.创塑淮杂文化品牌。保护和传承好建湖淮剧、杂技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2-3年举办一届中国〃建湖淮杂艺术节。大力实施舞台精品工程,每年创作剧(节)目不少于15个,力争有1-2个淮、杂剧(节)目在省、国家级大赛中获奖。精心组织淮剧、杂技进旅游景点演出活动,拓展国内外演出市场,扩大建湖淮杂文化品牌效应。建立淮剧、杂技人才培养机制,借助省杂技培训中心平台,利用县教师进修学校资源,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并在高新区启动规划、建设淮杂传承基地,实现淮杂学员培训产业化,向全国各地输送淮杂人才。巩固“淮杂进校园”成果,促进淮杂艺术传承和发展。
2.建设特色产业文化展示区。深入挖掘建湖节能电光源、石油机械、皮鞋、花炮等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与现代科技文化有机交融的内界联系,形成独特的特色产业文化。以开发区光谷大厦、绿色照明博览园为载体,建设建湖节能电光源特色产业文化展示区(中心);以金钻大厦为载体,建设建湖石油机械特色产业文化展示区(中心);以航空产业园为依托,建设航空产业文化博览园;使产业文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力,进一步提升建湖特色产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科技内涵,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构筑特色文化镇(区)。各镇(区)围绕自身特色文化做足文章,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设内涵丰厚的特色文化
— 4 —
项目。上冈围绕汉文化恢复文庙等建筑群,结合传统美食小吃,打造明清风格一条街;建阳围绕忠烈文化、佛教文化,完善陆秀夫纪念馆、仿宋古建筑群和“两寺”建设;庆丰围绕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打造乔冠华故居和华中鲁艺纪念馆;九龙口挖掘湿地文化和龙文化,做优旅游和园艺产业;沿河围绕生态文化,做大弘宇生态园;宝塔、恒济、芦沟、冈西、颜单、高作分别围绕朦胧宝塔、舞龙舞狮、诗词、剪纸、延寿寺、县府成立旧址和御史坟等文化元素,深挖内涵,加以包装,促进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彰显小镇文化魅力。
(三)培育建湖新兴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园建设,努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1.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在县高新区建立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围绕产品制作、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教学培训,打造集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同时,推进民营工业园绿色印刷包装基地建设,新增包装印刷企业10个,使园区集聚印刷包装企业达20个。积极引导数字印刷,培育1家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2家以上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印刷骨干企业。做大上冈产业园绿色塑料复合包装、恒济玻璃工艺、近湖智能玩具等文化产业。
2.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成立“四个集团公司”,引领全县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即以县广播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为基础,组建县广电传媒集团,大力发展网站、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户外广告等新兴传媒业;以杂技团、淮剧团为主体,组建县淮杂演艺集团,推进传统演艺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以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中心为载体,组建县文体发展公司,着力引进演艺、赛事、会展、健身等文化体育项目,发挥“两中心”文化服务功能;以双湖公园为阵地,组建双湖文化发展公司,负责园内各类文化项目的引进、运作与管理,努力提升双湖公园综合效益。
3.培植新兴文化消费增长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商业资源优势,引导文化与商业联姻化经营,加大商业街区文化元素的比重,在规划新建的商业综合体、家乐福、八佰伴等大型商场超市里设立影视、图书、娱乐等文化产业项目,建立新兴文化消费增长点。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