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课后限时训练(二) 专题1 古代各具特色的中国大河文明和西方海洋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3 11:54: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后限时训练(二)

(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

1.(2014·厦门质检)“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度

B.农业生产技术 D.农业管理方式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用犁松土、田地除草、两人或两牛并耕、播种工具等信息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度是指土地归私人占有,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不是农业管理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 B

2.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收益的信息,故A项错误;“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体现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体现了土地利用率高,但是没有体现兼并严重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4·景德镇一模)(清)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从思想文化领域来看,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宗法、乡土观念的影响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社会地产财富主流意识

【解析】 社会各阶层“莫不志在良田”的原因,从思想文化领域来看,源于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古代社会是农耕社会,其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最具价值,符合社会财富观的主流意识,故D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强调行业,而非土地,故A项错误;宗法、乡土观念强调血缘、地缘,同土地所有权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农业生产方式与社会重视土地无关,故C项错误。

【答案】 D

4.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

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 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解析】 西晋时期郡的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疆域的扩大,故A项错误;从西汉到西晋,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南方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行政区划的细化,与北方相比郡的数量逐渐接近,故B项正确;整体上看南方郡的数量仍然少于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直到南宋完成,南方的经济地位才超过北方,故C项错误;西晋都城在洛阳,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4·徐州三模)《盐铁论》载: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

【解析】 由题干信息“铁器,民之大用也”可以看出,铁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但官营手工业主要铸造“大器”,“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