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2 21:26: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前向纠错机制FEC和 ( 反馈重发机制/ARQ ) 。
4.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分为 ( 检错码 ) 和 ( 纠错码 ) 。其中,( 检错码 )是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 ( 纠错码 )是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衡量编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 编码效率 ),是码字中信息比特所占的比例。 5.( 误码率 )是通信系统中衡量系统传输( 可靠性 ) 的指标,可定义为二进制比特在通信系统传输时被传错的概率。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要求误码率低于
-6
( 10 )。
6.所谓差错就是在数据通信中,数据通过通信信道后接收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存在( 不一致 )的现象。
7.概括地说,传输中的差错大部分是由噪声引起的。热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 随机差错 ),而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 ( 突发差错 ) 。
8.奇偶校验在通信中使用时又可以分为 ( 水平/横向 ) 奇偶校验、( 垂直/纵向 ) 奇偶校验和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奇偶校验。
9.在奇校验方案中,二进制序列0101101的校验位为 ( 1 ) 。
10.帧同步是指数据的接收方应当从接收到的 ( 比特流 ) 中准确地区分帧的起始与终止。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元是帧,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使传输发生 ( 差错 ) 后只将有错的有限数据进行重传。
11.常用的帧同步的方法有( 字节计数法 ) 、( 字符填充法 )、( 比特填充法 )、( 违法编码法 )4种。
12. HDLC协议的帧类型有 ( 信息帧/I帧 ) 、 ( 监控帧/S帧 ) 、 ( 无编号帧/U帧 )3种。
13. HDLC协议的基本操作方式有( 非平衡正常响应/NRM ) 模式、( 非平衡异步响应/ARM )模式和( 异步平衡/ABM ) 模式。
14.在物理层完成 ( 物理连接 ) 并提供比特流传输能力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的服务来传输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即( 帧 )。
15.在PPP协议中,( 链路控制协议/LCP )被用来建立、配置、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而( 网络控制协议/NCP )被用来建立和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16.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必须对传送的数据帧进行校验。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校验
16152
方法是(1) ( D ) 校验。CRC-16标准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G(Z)=X+X+x十1,产生的校验码是(2) ( C )比特,接收端发现差错后采取的措施是(3) ( C )。如果CRC的
4
生成多项式为G(x)=X+X+l,信息比特序列为10110,则计算出的CRC校验码是(4) ( D )。要检查出d比特错,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最小值应为(5) ( B )。
(l)A.奇偶(parity) B.海明(Hamming) C.格雷(Gray) D.循环冗余(CRC) (2)A.2 B.4 C.l6 D.32 (3)A.自动纠错 B.报告上层协议 C.反馈重发 D.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4)A.O1OO B.l0lO C.O1ll D.1111 (5)A.d B.d十l C.d一l D.2d+l 17.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两个相邻结点A--发送方和B--接收方的通信过程进行流量控
制。假定帧的序号长度为3比特,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的大小均为7。当A发送了编号为0、1、2、3这4个帧后,而B接收了这4个帧,但仅应答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