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4 19:04: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尿崩症 B.糖尿病 C.交感神经兴奋 D.肾动脉血压升高 E.输入甘露醇 25.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钾排钠 B.保钠排钾 , C.保钠保钾 D.排氢排钾 E.排氢保钠 26.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
A.神经垂体 B.腺垂体 C.视上核 D.视前区 E.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27.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主要受何种激素的调节
A.ADH B.醛固酮 C.糖皮质激素 D.血管紧张素 E.肾上腺素 28.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血钾浓度增高,血钠浓度降低 D.交感神经抑制 E.副交感神经兴奋
29.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 B.保Na、排K、保水C.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D.促进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30.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 B.醛固酮分泌增多 C.肾血流量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31.某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速尿 后,尿量增多,尿的渗透压下降,该患
者排低渗尿的原因是远 曲小管、集合管
-
A.对№+主动重吸收减少 B对Cl主动吸收减少 C.对水的通透性降低D·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 E.管腔内溶质浓度增加
32·葡萄糖的重吸收继发于下列哪种离子的主动重吸收
+-++
A.K+ B.Ca2 C.Cr D.№ E.Mg2
++
33·抑制近端小管的Na-H交换不引起
+一-
A.Na排出增多 B.CI排出增多 C.水排出增多 D.HCO3排出增多 E.葡萄糖排出增多 34·某患者脊髓颈7处横断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
A·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 B·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C·排尿反射传人神经受损 D·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 E.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 35.阴部神经抑制时
A.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B.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外括约肌舒张 E.逼尿肌收缩 四、问答题、
3.阐述原尿的生成过程。 4.叙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5.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及机制。 8.浓缩尿和稀释尿的形成及其意义。
9.人体剧烈运动后,尿量的变化及其机制。
一、名词解释
1.单位时间(min)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在安静时约为125ml/min。
2.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在肾血浆流量为660mI/min时,滤过分数约为19%。
3.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这种关系称为球-管平衡。
4.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5.由于小管液中.韵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发生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
6.肾小管分泌H与Na的重吸收呈逆向转运,二者相互联系,称为Na+.H+交换。
7.一次性大量饮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二、填空题
1.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皮肤、肾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3.带负电荷
4.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5.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肾血浆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