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期末复习word版本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5 4:1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友谊本身具有道德意涵

(2)儿童对友谊的理解伴随他们的道德成长

伴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儿童对友谊的体验、认知和理解与儿童对德性品质的体验和理解逐渐相关联,开始强一艘利他、理解、公平、宽容、互助。 (3)友谊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提供支持(在基础情感、道德认知及判断、道德能力锻炼等方面)

2.同伴接纳:指儿童被同伴喜爱的程度。 同伴拒绝:指儿童在同伴中不受欢迎的程度。 同伴接纳对儿童社会适应和道德发展的影响

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接纳的程度会影响儿童的学校、社会适应及儿童的道德发展。受欢迎的儿童容易体验到同伴的尊重和爱,从而更容易产生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在同伴交往过程中的积极互动。而对那些被拒绝的儿童来说,学校或某个同伴群体可能成为一个他不太愿意待着的地方,从而带来学业适应问题及以后的社会适应问题。哈特兹克里斯顿和霍普夫在对于关于同伴接纳的研究进行回顾时曾指出:在小学阶段,那些不被同伴接纳或是遭到拒绝的儿童通常都是高危儿童。他们更有可能产生辍学、违法乱纪等行为,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同时,由被拒绝带来的学业适应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可能会加剧儿童对自己的否定,长时间的不被认可或不被接受将使得儿童缺乏安全感和群体归属感,影响儿童确立健康的自尊概念以及对尊重、自爱、利他等基本价值的认识。

3、欺负:指儿童针对某个同伴的某个部分进行言语或身体攻击,通常是连续的,且指向特定的同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欺负—受欺负”的关系模式可能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这不仅是因为欺负行为本身是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还在于它构成了一种不良关系的示范,展示了一种不讲情理地使用武力来解决冲突的模式。 4、

教师在小学生同伴互动中的角色扮演

(1)引导者:以平等身份参与,通过对话方式给予方向性引导,确保同伴交往的积极氛围

(2)补偿者:针对高危儿童,通过与儿童建立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给予情感支持的基础上进行疏导

(3)中介人:帮助学生辨别冲突的来源,考虑其他人观念,帮助他们解决 (4)仲裁者:以权威的姿态介入,采取直接干预的方式 (5)支持者:为儿童同伴交往提供各种支持性条件

第七章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16、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如何建立师生关系 类型: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 如何建立师生关系?

一、 读懂儿童的表达,主要是理解儿童情绪表达的实质。懂得儿童语言表

达的真意,了解儿童的境遇,明白儿童行为的真意。

二、 掌握与儿童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技巧,提出遇事善为先,“悬置”自己

的“先见”;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创造性地等待,提供适切帮助,相信儿童。

三、 洋溢人性的光辉。作为教师,应具有仁爱之心,对学生而言是关爱,

是无私给予,不求回报。从事教师职业之人,应宽容大度,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教师在于学生的交往中,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地采用正向积极的语言和行为,传递正能量;教师的自身境界如何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一个人是在感悟他人的生命的经历、体验、感悟时受到的教育,从中模仿、比较、反思、设计、行动、追求,因此,教师要不断修炼自己,要对人性弱点,自己的个性弱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第八章 德行课堂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17、小学德性课堂的构建及其三原则 德性课堂的构建:

(一) 提升小学教育生活的品质 (二) 强化教师成长中的任务之维 (三) 共建“表达式”的德性课堂:

① 德育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生成的,由教学资源自然体现 ② 学生在道德故事或道德事件中是处于自由的、有意识的状态

③ 学生愿意走进课堂中的道德自由,并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同时伴有正

当的情感与态度

三原则:关心、榜样、艺术 1.关心

一些小学教师甚至唯一关注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