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 修志龙 - 综合习题测试一大连理工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9 17:3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综合习题测试(一)

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 (19、20、24) ? 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 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和种类 ? ATP的生物学功能

? 电子传递过程与ATP的生成

? 呼吸链的组分、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概念:

新陈代谢 生物氧化 高能磷酸化合物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解偶联 解偶联剂 P/O比 ATP合酶 化学渗透假说 知识要点

呼吸链的组成与存在位点、电子传递过程、抑制剂、ATP的产生 习题 一、判断题

1. NAD+不能由细胞浆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内,而NADH能在通过线粒体

内膜后被氧化。

2. 寡霉素是线粒体ATP合成酶的抑制剂。

3. 需氧生物中,如果氧化磷酸化不发生偶联作用,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也能进行。 4. 呼吸作用仅在有氧条件下才发生。 5. ATP是体内能量的储存形式。

6. 呼吸作用中的磷氧比(P/O)是指一个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所产生ATP

的个数。

7. 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既抑制呼吸也抑制磷酸化,但是它对呼吸的

1

抑制可以被解偶联剂所解除.

8. 寡霉素对氧消耗的抑制作用可被2,4-二硝基苯酚解除。

二、填空题

1. 线粒体内膜催化氧化磷酸化合成ATP的F1F0酶的F1部分的亚基组成的结构是

( )。

2. 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3. 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 和 。 4. 绿色植物生成ATP的三种方式是: 、 和 。

5. 在离体的线粒体实验中测得β - 羟丁酸的磷氧比值为2.4---2.6,说明β -

羟丁酸氧化时脱下来的2个H+是通过 入呼吸链传递给氧气的?能生成 个ATP分子?

6. 往线粒体悬液中加入NADH可以还原线粒体的辅酶Q。

三、选择题

1、完整线粒体呼吸受寡霉素抑制后,下述分子中有一种不能解除抑制,它是: ①2,4-二硝基苯酚; ②Ca2+ ; ③K++短杆菌肽 ; ④还原型细胞色素C。 2、细胞质中一分子NADH氧化生成二分子ATP,线粒体内一分子NADH氧化生成三分子ATP,这是因为:

①胞质NADH通过线粒体内膜时消耗ATP;

②胞质NADH从胞质中NAD+-联系的脱氢酶上解离需要ATP;

③胞质NADH不能直接被线粒体氧化,需要胞质中与线粒体上的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帮助;

④胞质NADH需转变成NADPH后才能进入线粒体。 4、苍术苷是一种抑制剂,它的作用位点在:

①钠钾ATP酶; ②线粒体ADP-ATP载体;③蛋白激酶C;

④线粒体呼吸链还原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

5、在线粒体线粒体实验中测得一底物的p/o比值为1.8,该底物脱下的氢最多可能在下列哪一部位进入呼吸链?

2

A、NAD+ B、FMN C、Cytaa3 D、以上都不是 6、关于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什么?

A、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B、电子并不排至内膜外

C、线粒体内膜胞液一面带正电荷 D、线粒体内膜胞液一面pH比基质一面高 7、电子传递中与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是:

A、NADH→CoQ B、Cytb→CytC1 C、Cytaa3→O2 D、CytC1→C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