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9 13:04: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 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终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终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教师提问:材料一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
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图片展示:展示陈独秀照片和《青年杂志》和《新青年》封面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提示: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创办人 1915年 地 点 杂志名称 代表人物 1917年 地 点 杂志名称 陈独秀 上海 《青年杂志》 胡适、李大钊、鲁迅 北京 《新青年》 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2.教师提问: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有哪些主张?(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4.教师补充: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推行孔教(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掀起一股文化逆流。基于此,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
5.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祥林嫂之死(片段)以帮助理解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即漠视人的价值,扼杀人的生命,剥夺人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