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8/12 11:3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章 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讲述活动
讲述活动以培养学前儿童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给儿童提供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实践机会。讲述活动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原因是教师对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本质及其自身的一些规律认识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地探讨讲述活动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讲述活动质量的目的。 一、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与主要围绕已有经验进行交谈的谈话活动不同,讲述活动需要针对一些凭借物来开展活动。所谓凭借物即儿童在活动中讲述的对象,这决定了儿童讲述的内容范围和指向,这里所说的凭借物主要是指讲述活动中教师为儿童准备的或儿童自己参与准备的(如图片、情景、实物等)。在讲述活动中,一定的凭借物往往成为儿童讲述的客体,对儿童的讲述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年龄儿童讲述活动的凭借物有所区别。 (二)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
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要求儿童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儿童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所谓独白就是需要说话的人独自构思和表达对某一方面内容的完整认识。这是一种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形式,它需要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能得到他人的理解。 (三)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与宽松、自由的交谈不同,讲述活动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它不仅要求儿童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要求儿童能在集体面前用规范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这种正式主要表现在:一是语言规范。儿童需要使用较为完整、连贯、清楚的语言进行表达。二是环境规范。一般是在专门的教育活动中和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开展活动。
(四)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讲述时,儿童需要感知理解一定的凭借物,借助对这一凭借物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思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从独立完整地编码到独立完整地发码,而且,不同讲述内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逻辑顺序,这对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
都是极高的。如果儿童缺乏这些能力的配合,那么讲述的水平也不会提高。可见,只有多种综合能力的配合,才能保证讲述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从讲述内容来分类
1.叙事性讲述。叙事性讲述即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叙事要求说清楚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为什么,并且要求说明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学前阶段只要求儿童简洁、清楚地按顺序讲述事件即可。
2.描述性讲述。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物体以及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描述出来。在学前阶段,儿童学习描述性讲述的重点在于初步尝试使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词语说话,同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3.说明性讲述。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用途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如讲述“我喜欢的玩具”,要求说明玩具是什么样的,什么材料做的,怎么玩法等。 4.议论性讲述。议论性讲述通过摆观点、摆事实来说明自己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学前阶段,因为儿童的逻辑思维水平不高,议论能力还不强,因此,只能进行初步的议论性讲述。如讲述“我喜欢夏天还是冬天”,儿童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个人喜好来讲述。这种讲述对于培养儿童语言逻辑水平,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益。 (二)从凭借物的特点来分类
1.看图讲述。在讲述活动中使用图片来帮助儿童讲述,是人们所熟知的看图讲述。在这类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图片,可以是印刷出版的图片,可以由教师自己绘制图片,可以是半成品的边讲边绘画的图画,可以由儿童画图后讲述,也可以是用教师提供的人手一套图片来自由讲述。讲述的凭借物都是图片即平面的具体画面。看图讲述根据图片的运用和对儿童语言上的不同要求,还可以分为:描述性的看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