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7 2:32: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土壤中H+的来源
(2)气候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3)Al3+的来源
土壤碱的来源:土壤碱式盐的水解和吸附性盐基离子(Na+、Ca2+)水解作用 3. 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作用?
(1)土壤溶液中存在着弱酸─弱酸盐缓冲体系。 (2)阳离子交换作用。 (3)两性胶体的缓冲作用。
(4)pH<5的酸性土壤中,Al3+对碱起缓冲作用。
第九章 土壤形成、分布、分类
一、填空
1. 自然土壤形成实质是(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发展的结果 2. 草甸化过程是土壤表层的草甸腐殖质聚积过程和受地下水直接影响的下部土
层(潴育化过程)的重叠过程。
3. 俄国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指出土壤是(母质)在(生物)、(气候)、(地形)、
和(时间)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育下而成的。
4.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 5. 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区域地带性
分布)。
6.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采用(七)级分类制,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
7.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
土种、亚种等分类单元。 8.
三、名词解释 1. 白浆化过程:概括为在还原条件下铁锰还原淋失和粘粒机械淋溶淀积相结合过程。
2. 粘化过程:矿物质土粒由粗粒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粘粒在土层中沉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并说明其要点。
十九世纪末道库恰耶夫指出土壤是母质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他把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称为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1)各因素同等重要,不可代替。
(2)某个成土因素的变化影响其它因素的演变。 (3)成土因素有地理分布规律。
(4)成土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起主导作用因素也不同。
2. 自然土壤地理分布规律有哪些?
自然土壤地理分布规律: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区域性分布 3. 吉林省主要有哪些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地带性土壤有: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 非地带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泽土、盐碱土、水稻土。
第十二章 草甸土、沼泽土、盐碱土、水稻土
一、填空
1. 黑土形成过程包括(腐殖质积累)、(淋溶)两大过程。 2. 黑钙土按成土特点主要分为(普通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
(石灰性黑钙土)四个亚类。 3. 暗棕壤的成土过程可分为主要包括(弱酸性腐殖质化过程)、(弱淋溶粘化过
程)。
4. 白浆土形成过程包括(潴育淋溶)、(粘粒机械淋溶)、(草甸过程)三个方面。 二、简答题
1. 暗棕壤、白浆土各有什么优缺点?
暗棕壤的优缺点:
优点:阳坡地多,土温好,土层厚,保水保肥好。
缺点:坡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腐殖质下降,土质粘,耕作质量差。
白浆土的优缺点:
优点:低平,土层厚,利于机械灌排。
缺点:黑土层薄,E层缺养分,B层透水通气性差,吃水浅,易干旱易涝,属于低产田
二 按题型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