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5 23:06: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河北省邢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对20世纪诗词的关注,先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对郁达夫诗词的喜爱,而后则是因为对大学里的老师许桂良、顾之京夫妇的父亲顾随先生的敬重。上世纪80年代初,徐敬亚先生在论文《崛起的诗群》中有这样一段话:“诗坛上升起了新的美。于是,通向美的道路,便又一次次出现了无数种可能性。无数!而不是唯一。”他提到的这无数种可能性中,并不意味着伴随着新诗的崛起,古典诗歌的艺术营养和艺术形式也就都应该一股脑儿扔掉了。艾青、田间、胡风他们是一种道路,而鲁迅、郁达夫、聂绀弩这些人,其实也是一种道路。旧体诗特有的声、韵、调组成的韵律之美,是令人迷恋的。这致使它不仅至今仍顽强地活着,而且还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意盎然的和谐艺术生态。当然新旧诗词各具特色,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和在田野里漫无目的地乱闯相比,速度和效率毕竟是不一样的。
“五四”以来,新诗虽然在主流文学界有了重要的地位,但其自身的某些缺陷所招致的争议也是一路相伴而来。鲁迅在1934年致窦隐夫的信中就曾说过:“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此后至今已经整整80年了,尽管旧诗仍然没有从人们的脑子里被“挤出”,但旧诗被主流文学界所忽视甚至说歧视,也仍然是客观的文学现实——除了引起广泛聚焦的少数领袖和社会名人的作品之外,很少有研究者关注20世纪旧体诗词的整体创作成绩。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也是和20世纪旧体诗词的创作水平和美学影响不相称的。
诗歌与时代有着天然的联系,从20世纪诗词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接收到时代前进的跫音。请来看袁克文的“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这两句表面是写游颐和园的感受,抒发了淡泊功名、不贪恋权势的明智的人生态度,实则曲折表达了对父亲袁世凯窃国称帝的劝谏和讽喻。再请看张恨水写南京大屠杀的这两句:“城里遗民三十万,可能一哭似予无?”
其笔调沉郁苍凉,凄清苦涩,读来如在昨天。还请看张大千写乡愁的这两句:“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作者漂泊海外,画梅杏而思江南,感叹只能画却归不得。词调明丽,而心境悲凉。再看沈祖棻笔下的春愁:“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这句“有斜阳处有春愁”使他赢得“沈斜阳”的别号。这首词写于1932年,表现的踏青引发的春愁,实际还隐含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家国之忧,已经远甚于一己幽怨了。
到了21世纪,旧体诗词逐渐从复苏走向复兴,从复兴走向振兴,掀起一阵阵令人欣喜的文学新潮。它的的重现或回归,并不是对既往新诗写作的简单否定,而是有益的调节和科学的补充。旧体诗词新潮,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体回归话题,而更具有了一种别具风姿的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高昌《人是诗之本 诗是人之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敬亚提到的无数种可能性中,可能意味着伴随着新诗的崛起,古典诗歌的艺术营养和艺术形式也就都应该一股脑儿扔掉了。
B.除了少数领袖和社会名人的作品引起广泛聚焦之外,旧诗词被主流文学界所忽视甚至歧视,仍然是20世纪客观的文学现实。
C.从袁克文、张恨水、张大千、沈祖棻等人的旧诗词作品看,诗歌与时代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从中能真切地接收到时代前进的跫音。
D.旧诗词写作的重现或者回归,并不是对既往新诗写作的简单否定,而是有益的调节和科学补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旧体诗词之所以至今不仅仍顽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