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7 1:48: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为了防止面板后细粒土从面板缝隙之间流失,同时一也为了有利于墙面板的整体稳定,在面板周边设计成突缘错台的企口,使面板之间相互嵌接。当采用插销钢筋联接装置时一,插销钢筋的直径示能小于lOmm。面板上的拉筋结点,可采用预埋钢拉环、钢板锚头、或预留穿筋孔等型式,钢拉环采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Ⅰ级钢筋,钢板锚头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露于混凝土外部的钢拉环、钢板锚头应作防锈处理,聚丙烯土工带与钢拉环的接触面应作隔离处理。 四、拉筋设计
1) 钢筋混凝于拉筋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拉筋目前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工程,下面先介绍这种拉筋的设计。 1.钢筋混凝土拉筋的构造及尺寸
钢筋混凝土拉筋截面可设计为矩形,长度由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确定,较长的应分节预制。拉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示宜低于C20,钢筋直径示得小于8mm。 拉筋间距的选择通常与面板的尺、」一相互配合,一般根据挡土墙墙背上作用的土压力大小、拉筋的强度、拉筋上承受的有效摩擦阻力来分配拉筋平衡时所需的密度。通常用下式来确定拉筋的间趾
式中:Ti - 作用在单根拉筋上的拉力; Sx - 拉筋的水平间距; Sy - 拉筋的垂直间距; Ki - 土压力系数; σ
vi
- 拉筋所在位置处的垂直应力。
拉筋平面形状大多为矩形,也可将拉筋的平面形状设计为楔形,即等腰梯形,顶短边在前,底长边在后。楔形拉筋在填土中,当面板将土侧向拉力传给拉筋后,使两侧土地体受到楔形拉筋侧壁的挤压,产生被动抗力,从而加强筋土间的相互作用,增加筋土间的摩擦效应,提高拉筋的抗拔能力。经室内和现场试验分析,通常可以提高抗拔力10%-40%其提高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楔形的两个边的斜率,而可用斜率的大小取决于单根拉筋的拉筋节的长度。因为单根拉筋节过短,势必增加拼接的节数,同时一加大连接的焊接和防腐土作量,影响施土进度;如果单根
拉筋节过长,则示利于搬运、联结而日容易断裂。另一方面楔形的斜率示可能过大,因为拉筋的长度越长,在相同斜率的情况下,单根拉筋节两端的厚度的差值将会增大,则较厚的一端需要增加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楔形体拉筋详见图2-8。
图2-8
钢筋混凝土拉筋是铺设在填土内的,由于在填土过程及对填料的碾压过程中,要受到压路机械走行或夯锤的冲击作用,以及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填土的沉降,均会使钢筋混凝土拉筋受弯变形,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弯后开裂,导致水分进入锈蚀钢筋,所以应在混凝土拉筋内设立防裂钢筋。当拉筋内主筋为单根时一,应在主筋两侧平行主筋各埋设两根防裂筋,并在垂直主筋的方向何隔0.2-0.3m元设置防裂筋与主筋捆扎在一起。当主筋为双根时一,考虑纵向主筋已经分布较均匀,因此,仅在垂直主筋方向上设置防裂筋与主筋捆扎在一起即可。 2.拉筋主筋的确定
根据实测拉筋的受力状态,拉筋上拉力峰值约等于相应面板上所承受的侧向土压力的1.36-1.87倍,所以在《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拉筋的设计荷载为安全考虑,采用面板侧向土压力1.5-2.0倍考虑。即拉筋所受的拉力为拉筋所处的墙面板范围内的加筋土的水平土压力与外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之和,再乘以大于1的峰值附加系数。拉筋受力可近似地以墙面板中心深度的总侧压应力乘以墙面板的面积来计算。
式中:Ti - 距墙顶高度第i层拉筋的计算拉力(kN) ; σ
hi
,σ
h1i
,σ
h2i
- 拉筋所在面板的总侧土压力、填料产生的侧压力与外
荷载引起的侧土压力(kPa);
K - 拉筋拉力峰值附加系数,可采用1.5-2.0; Sx,Sy - 拉筋之间水平及垂直间距(m)。
钢筋混凝土拉筋主筋截面可根据上述计一算方法所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