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5 2:41: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君

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7期

摘 要:机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中职学校理工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坏节。文章通过分析机械技能课的特点,对机械技能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获得有效的手段,提高技能课教学的效果,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初、中级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教学;实践能力

机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中职学校理工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而实践能力的形成则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反复练习来实现。根据教学目标,机械专业的学生在2年或3年内要掌握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技能教学来完成。在机械技能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机械技能课程特点,讲究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是基础

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尤其是从事机械专业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问题紧密纳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生产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保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构建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最佳的途径。首先学校要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实现教、学、做合一,兼有教学、培训、生产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其次是设法与企业联合,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另外还需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企业环境进行实际加工。 三、机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实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机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不少学生感到每节课的知识过多,不能及时理解消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艺术性。对教学内容要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对于易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先预习,讲课一带而过;较抽象的内容除布置学生预习,还应认真讲解;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知识重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即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略加思索之后回答。学生各抒己见,在充分地讨论之后,教师做总结,指出要点。例如在学习曲轴加工的内容时,曲轴与一般的轴不同,它由主轴轴颈、连杆轴颈和连接板组成,结构细长,多曲拐,刚性差,其加工过程很有特点。组织学生参观曲轴加工现场并翻阅技术资料,自己根据零件加工特点,提出加工的方法并相互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曲轴加工的工艺难点和解决方案。这样以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为主,教师提示、答疑为辅,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便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使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