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3 23:44: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基础测试(一)
一、填空题
1.在“并非?p当且仅当q?”中,逻辑常项是( )。 2.在“并非要么p,要么q”中,变项是( )。
3.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 )和( )两部分构成的。 4.在“□p→◇p”中,逻辑变项是( )。
5.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 )。
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作变项,可表示为( )。
7.“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命题形式的逻辑变项是( )。
8.在“[A( )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9.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 )相同。 A.前件和后件 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 D.联结词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 A.逻辑常项 B.变项
C.语言表达形式 D.思维的内容
3.“只有q才p”与“如果q则p”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基础测试(一)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并非,当且仅当。 2.p,q。
3.常项;变项。 4.p。
5.并非,如果……那么…… 6.?p∧q(也可表示为 p∧q)。 7.p,q,r。 8.∧。
9.S,P;∧,→。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基础测试(二)
一、填空题
1.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 )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 )关系。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正义战争”是( )概念。
3.如果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而且,( ),那么,A与B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4.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来考虑概念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 )概念。
5.当SAP取值为假而SIP取值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关系或者是( )关系或者是( )关系。
6.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 )和( )的逻辑根据。
7.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命题中,“逻辑形式中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有( )关系。
8.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命题”是( ),“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