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案例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4 19:56: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原因

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有效。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形成了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已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是,通过对本园师幼互动的深入调查发现,我园在师幼互动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在此,我仅以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作为切入点,通过具体案例对师幼互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师幼互动中的权威压制

师幼互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真正的对话关系:然而,实践中的一些教学活动从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似乎是平等交流,但教师在对话互动中的权威压制表露出事实。

案例:“小问号”活动片段

孩子们在学习完儿歌《小问号》后,提出了自己的为什么。 幼: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幼:鱼为什么要生活在水里呢?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问题中哪些能解决,哪些不能解决。 幼:我知道长颈鹿脖子为什么这么长?因为它要吃树叶!

师:那大熊猫要吃竹子,为什么脖子不长?你的这个回答不太准确。 幼:它(熊猫)不用吃上面的叶子。

师:书上是这样说的:恐龙灭绝时代,树叶都枯了,长颈鹿生命很顽强,为了够到更高的树叶,于是脖子越来越长了。

幼:那长颈鹿的脖子原先是很短的?

师:(有点不耐烦)到底原先是长的还是短的,我也不清楚,你们回去查一下书。

幼:我妈妈说长颈鹿一生下来脖子就是很长的,后来越来越长了?? 师:(把书合上,表示不愿意再谈长颈鹿的问题)你去查一下资料,万一错了怎么办?我们来讲下一个问题,还有哪位小朋友能解决问号中的问题??

案例中,教师很明显地是在用自己的社会地位权威压制幼儿,师幼之间无法产生真正有效的互动。教师的确在社会地位方面优于幼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对话互动中可以压制幼儿。对话互动最核心的就是其平等性,双方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对话双方不存在控制与压制的关系。教师与幼儿双方各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在知识经验、社会常规等方面优于幼儿,而幼儿在直觉、想象方面却是教师无可比拟的。双方互动应是经验的交流与激发,双方互动应是教师与幼儿精神相遇的过程;通过双方不断地激发、不断地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使幼儿获得长足的发展。被喻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曾充分阐述了对话式教学所需要的条件之一即是对话互动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种对话不能被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也不能变成由待对话者‘消费’的简单的思想交流??对话不能出现一些人代表另一些人命名世界的情况。”对话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手段。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双方的一种合作交流。所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敢于放下自己的社会地位权威与知识权威,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角色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形成“我与

你”的平等和谐关系。

(二)师幼互动中提问的技巧差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师幼互动的有效性,而互动的有效性又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技术。笔者在实践观察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师幼互动提问时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不能抓住关键问题进行互动 案例: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树叶”

教师提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树叶,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当幼儿探索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幼:这片树叶上有很细的茎(叶脉); 幼:这个树叶上有小圆点花纹; 幼:这片树叶生病了,上面有斑点; 幼:这片树叶被小虫子咬了,有小洞洞;

教师和幼儿围绕着树叶进行了很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