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通论复习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6 11:55: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民族学通论复习资料

一、民族的定义: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已经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二、民族学的定义:

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三、民族学的产生:

19世纪中叶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区寻找原料和市场。为了扩大殖民地,统治当地的国家和民族,必须研究殖民地各民族的社会情况。在长期积累资料的基础上,为适应当时的需要,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 1 为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贡献了力量 2 大力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3 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性质 五、种族的定义:

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六、种族的分类:

蒙古人种:亦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特质特征是:皮肤浅黄,头发黑直,胡须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程趋势,眼内角多蒙古褶。此人种分亚洲和美洲两大支系。亚洲支系包括北、

东、南三个分支以及各种过渡类型和混合类型;美洲支系指因纽特和印第安各族。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美洲,约占世界人口41%。

赤道人种:亦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俗称黑色人种。特征为:皮肤深色,头发黑卷,体毛不多,但大洋洲部分却相当发达;脸型较窄,鼻形低宽,唇厚颔凸,身材高矮不等。赤道人种分尼格罗和澳大利亚两个支系以及各种过渡类型和中间类型,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包括热带非洲、大洋洲、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民族。16世纪后,美洲亦有分布,约占世界人口16%。

欧罗巴人种:亦称欧亚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俗称白色人种。体质特征:肤色一般浅谈,部分呈褐色,毛发颜色不一,发型波状,次生体毛发达,泪阜外漏,鼻高唇薄。此人种分南北两个支系,南支包括印度、地中海和巴尔干高加索分支过渡类型和中间类型。欧罗巴人种过去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和南亚,包括印欧和闪米含两大语系的各个民族。16世纪以来,美洲、大洋洲和南非等地区亦有分布,约占世界人口43%。 七、种族形成的原因:

进化、突变、基因重组(造成遗传特征的改变) 选择、适应(造成各个人种特征的改变)

种族特征完全是进化机制作用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种族的任何一个特质不能从变异、选择和适应中找到答案。 八、种族和民族的关系:

区别:从纯粹科学的意义上讲,而这的确是互不相干、泾渭分明的

1.种族涉及的是人类种群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主要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

2.民族涉及的是人类的社会文化群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主要是社会科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3.种族主要考虑生物学因素而不考虑文化因素;民族主要考虑文化因素而不考虑生物学因素。 联系

1.两个概念的外延还是有重合的时候。

2.两个概念在日常用语中都被人们赋予了多种含义,其中尤以民族为甚。

九、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

指居住在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之下,并具有相似的社会发展水平,操持相同的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共同体。 十、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

1.充分肯定了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于物质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民族学对于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科学的认识途径。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