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1 10:37: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腹痛的病因主要是外因( ) 3.腹痛的虚实相互间不易转化( ) 4.腹痛可兼见有呕吐( )

5.腹痛和胃痛同是一种疾病( ) 五、简答题

1.如何辨别腹痛与胃痛? 2.如何判断腹痛的虚实? 3.腹痛治疗原则是什么?

4.虚寒腹痛型腹痛的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 5.腹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六、病案分析题

1.纪某,男,58岁。 主诉:腹痛半日。

病史:晨起时无明显诱因,腹痛急暴,得温则减,遇冷痛甚,畏寒,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利;不解,来就诊。查体:舌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2.杨某,男,80岁。 主诉:腹痛5日。

病史:15年来,腹痛,时作时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绵绵,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查体: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要求: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3.E 4.B 5.B6.B 7.D 8.A 9.B 10.C 11.D 12.E 13A 14.B 15.D16.D 17.B 18.A 19.E 20.C 21.D22.D23.E24.C 25.E 26.D27.B28.ABCDE 29.ABCDE30.ABCDE31.E 32.D

二、名词术证解释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三、填空题

1.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2.肝 胆 脾 胃 肾 大小肠 膀胱 足三阴 足少阳 手足阳明 冲 任 带 气血淤滞 脉络痹阻 脏腑失于温煦濡养 。

3.虚 实 邪气郁滞 经络气血 阳气虚弱 脏腑经脉。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答: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也可伴腹痛的症状,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多伴有泄泻,便秘等肠病症状。若胃肠同病须辨别主次。

2.答:饱食则痛,腹痛拒按属实;饥饿则痛,腹痛喜按,属虚。

3.答:腹痛的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因而治疗腹痛

以“通”为主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确立相应治法。在通法的基础上,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之原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属实证者,重在祛邪疏导。若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温煦、活血、通络之法。 4.(1)证候: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等证,舌淡苔白,脉象沉细。(2)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3)方药:小建中汤加减。桂枝、生姜、大枣、白芍、甘草。 5.答:(1)临床特征:凡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 ,均属腹痛范畴。其疼痛性质各异,包括冷痛、灼痛、隐痛、胀痛、刺痛等。又因病因和涉及脏腑不同,临床表现有别。若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漓,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多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2)病史:腹痛发病可无特殊病史,急性发作;也可为慢性腹痛急性发作。其痛发或加剧,常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3)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检查,胃肠道压力测定,电子胃镜,肠镜,腹腔镜,消化道钡餐,B超,腹部X线(全消化道钡餐,腹部平片、腹部透视等),腹部CT等有助诊断。 六、病案分析题 1.(1)诊断:腹痛(寒凝腹痛)

(2)辨证分析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