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8/13 12:1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1章 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学、区域性、综合性
3、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古代: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近代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 近代: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19世纪下半叶至二战前: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产生很多学派 现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学派 环境学派 人地相关学派 区域学派 景观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拉采尔、森普尔、亨丁顿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白兰士、白吕纳、罗士培 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具有选择性,两者相互作用 赫特纳、哈特向 施吕特尔、苏尔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的过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五大主题)
① 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
② 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③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 ④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⑤ 文化景观
6、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及其差别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作标志 差别:
形式文化区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不是自然形成的,都有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中心; 乡土文化区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区内缺乏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7、文化的扩散
文化的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的空间越来越大。这种扩散具有空间连续性的特点。即文化的新旧分布区相连。 扩展扩散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1)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2)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3)刺激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在一地存在,人们不得不将其做某种程
人文地理学复习(重点)
度的改变,使其得以存在并传播。
迁移扩散:是指拥有某种文化现象的个人或集团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的现象。
8、人地关系论 代表人物 流派 观点 主张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进程,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理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博丹 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巴克尔、黑格尔 拉采尔、森普尔、亨丁顿 白兰士、白吕纳 或然论和可能论 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起作用 罗克斯比 适应论 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巴罗斯 生态论 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