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0/4 18:03: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规范
3、回流速率:回流速率应控制在液体蒸气浸润不超过两个球为宜 4、隔绝潮气的回流装置: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水汽的存在会影响
反应的正常进行(如使用格氏试剂、无水三氯化铝来制备化合物的实验),则需在球形冷凝管顶端加干燥管(干燥管内填装颗粒状的干燥剂)。 5、有气体吸收装置的回流:此操作适用于反应时有水溶性气体(如
氯化氢、溴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产生的实验 6、其它回流装置:a有分水器的回流(如正丁醚合成)。b有搅拌
器和滴加液体反应物装置的回流
六、分液漏斗
1、分液漏斗的选用:无论选用何种形状的分液漏斗,加入全部液
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量的3/4。 2、盛有液体的分液漏斗的放置(两种方法):
(a)放置在固定的铁环上,而铁环应固定在铁架台的适当高度; (b)分液漏斗颈上配一塞子,然后用单爪铁夹稳稳地将其夹住,并固定在铁架台的适当高度。不论如何放置,接受液体容器的内壁应紧贴分液漏斗颈。
3、分液漏斗的检查:使用分液漏斗前,应检查玻璃活
塞、活塞芯是否原装配套;分液漏斗是否漏液;活塞芯是否旋转自如;活塞芯孔是否被堵塞等。
3
七、搅拌装置
七、搅拌装置
1、能熟练装配简易密封装置,并检查其是否运转良好。 2、若需要使用三颈瓶和温度计时,应检查当搅拌棒旋转时是否会
碰及温度计。
3、搅拌棒与真空橡皮管连接过松而在反应过程中脱落。
、
八、干燥
1、液体有机物的干燥与干燥剂的选用
(1)干燥剂的选择:所选干燥剂必须不与该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或发生催化作用,不溶解于该液体中。
(2)干燥剂的用量:一般干燥剂的用量为每10mL液体约需0.5~1g。
但由于液体中的水分含量不等,干燥剂的质量、颗粒大小、干燥温度等诸多原因,上述数据仅供参考。 (3)干燥时间:至少半小时,最好放置过夜 (4)注意事项:
A干燥前有机液体不应有任何可见的水层。
B蒸馏干燥后的液体时,必须将与水可逆结合成水合物的干燥剂(如CaCl2、MgSO4等)过滤除出。
2、固体有机物的干燥
(1)空气晾干(一般需几天才能彻底干燥)
(2)烘干(应考虑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一般在低温下烘干) (3)干燥器中干燥。
4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规范
九、蒸馏
1、正确绘出蒸馏装置图
2、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收器)的选用
温度计:使用校正过的温度计(如何校正?);温度计量度不得低于液体沸点,但也不要太大;调整温度计的位置务必使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这样才能正确地测得蒸气的温度)。
蒸馏烧瓶:液体体积不少于其1/3,不超过其2/3。
冷凝管:液体的沸点高于130℃,用空气冷凝管;低于130℃,用直形水冷凝管。一般不选用球形冷凝管。(因球的凹部会存有馏出液,使得不同组分的分离变得困难,难以确保所需产物的纯度)
接收器:通常用接液管+圆底烧瓶或锥形瓶。若馏出物沸点较低,应将接收器置于冰水浴中冷却。
3、仪器的安装与拆卸
若蒸馏出来的产物易挥发、易燃、有毒或放出有毒气体,则在接液管(尾接管,)的支管连上橡皮管,通入水槽的下水管内或气
5
九、蒸馏
体吸收装置;若蒸馏出的液体易受潮分解,则需在接液管的支管加干燥管(干燥管内填装颗粒状的干燥剂)。
4、沸点或沸程的测定方法
(1)沸点(常量法)
蒸馏过程中,温度计水银球上应始终附有冷凝液滴,(保持气液两相平衡)此时温度计的读数就是该纯有机液体的沸点。经验规律:在760附近时,多数液体当压力下降10mmHg,沸点约下降0.5℃。 (2)沸程
在蒸馏过程中当“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纯的液体开始馏出时和馏出最后一滴液体时温度计的读数,既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
纯的有机化合物的沸程一般不超过1~2℃;对于合成实验的产品,由于蒸馏的分离能力有限,故在普通有机化学实验中收集的沸程较宽。
5、蒸馏操作
(1)加料(如何加料?)
(2)加热(通常蒸馏速度1~2滴馏出液/s为宜)
(3)观察沸点、收集馏液(何时停止蒸馏?能否蒸干?) (4)拆除装置(注意拆卸顺序)
6、注意事项
(尤其是蒸馏低沸点有机物、易燃、易爆有机物)
(1)千万不要忘记加沸石。(若忘记加沸石,应如何处理?) (2)蒸馏时加热的温度不能太大,否则温度计读得的沸点会偏高。(为什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