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5 17:38: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课内精读
1.(1)以……为乐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像狗的牙齿那样 (4)离开
2.[解析] B A项,前者意为“作为”,后者意为“向、对”。B项,均为连词,表承接。C项,前者意为“于是,就”,后者意为“竟然”。D项,前者为代词,它,指水声;后者为助词,的。
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B
5.[解析] C 作者是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6.[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亮明观点:不能删去。然后阐明理由。从句子前后照应及作者的情感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 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的“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同时表明作者在贬官之后,为了排解心中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比较阅读
1.(1)以……乐 (2)停留 (3)大约 2.[解析] C A项,“其长尺许者”中的“其”是代词,指朱鱼;“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解释为“难道”。B项,“乃记之而去”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康肃笑而遣之”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C项,两个句子中的“于”都解释为“在”。 D项,“以其境过清”中的“以”解释为“因为”;“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解释为“用”。
3.(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然而那些欢快游动发出击水之声,在水面上嬉耍的,都是几寸长的小鱼。
4. [解析] B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写法的分析与理解。甲文通过写“日影、游鱼”来间接描写潭水的清澈,乙文通过写“文砾金沙、日影”来间接描写池水的清澈。
5.[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情感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回答。甲文中作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的感受。乙文中写喷泉老树、游鱼池水,无不充满着作者对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 甲文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幽静快乐的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乙] 从香山寺沿着石阶往下走,杨柳夹道,不到一里路,就是碧云寺了。寺后有一股泉水,从山脚的石缝中流出,好像喷冰吐雪,泉声清幽,水波激荡。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把泉水引入寺内,(泉水)围绕着走廊,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在石渠底部可以看得见五颜六色的石子和金黄色的泥沙。把泉水引流到大殿前面,成为一个池塘,用石条砌岸,池水深一丈左右,(可是)清澈得看起来如同寸把深一样。池中有万条金鱼,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耀人眼目,阳光照在清水上,把金鱼的影子映在池底,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在池左边抛下饼饵,(鱼)就成群地奔向左边,抛在池右边也一样,还会发出啜食吸饮的声音。然而那些欢快游动发出击水之声,在水面上嬉耍的,都是几寸长的小鱼,那些尺把长的大鱼却往往躲藏在池底下,看见饼饵也不来争夺,安闲宁静,恐怕是好静好动与年龄的大小有关系吧?
6.(1)穿透 (2)景象、景观
7.(1)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8.(1)清。(2)伟(奇)。
9.《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参考译文]
[乙]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处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