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卷及答案【精心整理】.doc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6 14:29: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各地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有关古今的成败,(苏轼)总能说出它们的要领。程氏读东汉的《范滂传时,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一样的人,母亲会不会答应我(这样做)呢?”程氏说:“你能做范滂一样的人,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 等到成年的时候,(苏轼)对古代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常常一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贾谊、陆贽的文幸。后来读了《庄子,感叹不已,说:“过去我有些想法,没能表达出来,而今读罢此书,真是句句是我的心里话呀!”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当时割裂文

- 21 -

辞、追求怪异的不良文风占据上风,主考官欧阳修正考虑扭转文风,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又惊又喜。后来(苏轼)拿着信件来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听到此话的人起初喧哗不服,过了很久才信服。

英宗治平二年,(苏轼)进入登闻鼓院任判官。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说过苏轼的名声,所以就想按照唐朝的先例,召 请苏轼进入翰林院,担任知制诰一职。宰相韩琦说:“苏栻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现在关键是朝廷要培养他,让天下的士人没有不敬畏爱慕佩服他的,都希望朝廷重用他,那时再重用苏轼,人们就不会再有异议。如果现在骤然使他身居要职,那么天下的士人未必认为这样恰当,那样反而拖累了他。”苏轼听说了韩琦的话,(对韩琦非常感激,)说:“韩公是一个以德爱人的人!”适逢苏洵去世,(英宗)踢予苏家金银丝帛用来治丧,(苏轼)婉言谢绝,只求追封(苏洵)官爵。(英宗)于是追封(苏淘)为光禄寺丞。

(苏轼)调任徐州知州。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裕的百姓争着要出逃躲避水灾。苏轼说:“如果富裕的百姓都逃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毁坏城池。”(他)将富裕的百姓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来说:“河水要致坏城池,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污泥和积水,我们这些地位低下的人应当效命于您。”于是(苏轼)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在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地下,没有被淹没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在那上面建了房屋,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分别守在各个地方,终于保全了城池。(苏轼)又请求调来征夫加固城墙,编排木桩,填以土石,以防备洪水的第二次到来.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 22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②,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②石泓:砚台的别称。③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