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8 16:27: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要求:

1. 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 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 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 ,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 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科目: 语文 提供者:张绍丽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书人教版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有一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文章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课时: 2课时 单位: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亚练乡大沟边完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有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字词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字词的教学上得下一定的功夫。 2、在教学过程中,有好大一部分学生没有享受过父爱,对于爱的理解较难理解,有关词句得加大理解的力度。 3、对于重点句子多读进行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课题。 检查预习,带领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出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 学生拿出预习成果 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并作交流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语言评价。 2、知识检测 八、板书设计 地 震 中 的 父 与 子 父 子 坚 坚 定 信 了不起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但篇幅较长。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情景的感染、形象的感悟、心灵的感动”来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情景的感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受到感染。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面较远,因而我在教学时注意媒体的运用。上课伊始,播放有关大地震的录象,教师激情导入: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样一下子就缩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