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26 12:39: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1.1 名词解释
数据库(DB) 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实体 实体集 属性 关键字 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 模式 外模式 内模式
数据独立性 逻辑数据独立性 物理数据独立性 一对一联系 一对多联系 多对多联系
数据库(DB):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相关联、有结构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进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后的组成。或者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的结构化数据,方便用户使用数据库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组成的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个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它由一组计算机程序构成。它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个体。 实体集:具有相同实体特性实体的集合。 属性:表示实体的特性。
关键字:能够唯一标识文件中的某一个记录的最小字段集。 数据模型:现实世界数据与信息的模拟和抽象。
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现实世界模型,主要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化结构。 关系模型:是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也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数据模型,用二维表格表示现实世界实体集及实体集间的联系。
模式: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对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描述。
外模式:介于模式与应用之间,是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和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逻辑数据独立性:表示一旦模式发生变化,无需改变外模式或应用程序的能力。 物理数据独立性:表示不会因为内模式发生改变而导致概念模式发生改变的能力。
一对一联系:设有两个实体集A、B,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有联系,反之亦然,则称A、B有一对一联系(1: 1联系)。
一对多联系:设有两个实体集A、B,若A中每个实体与B中任意个实体(包括零个)相联系,而B中每个实体至多和A中一个实体有联系,则称A和B是一对多联系(1:n联系)。 多对多联系:设有两个实体集A、B,若两个实体集A、B中的每一个实体都和另一个实体集中任意个实体(包括零个)有联系,则称A、B是多对多联系(m:n联系)。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数据库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数据无冗余。 ⑵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构成了数据库系统。 ⑶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⑷若干个属性集合就能描述一个对象。
⑸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具有完全独立性。 ⑹ DBA主要职责是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⑺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重复。 ⑻数据操作语言是一个高级语言。 ⑼非过程化语言比过程化语言好。 ⑽模式是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描述。
⑾三级模式结构是数据库唯一的一种分级模式结构。
⑿层次数据模型和网状数据模型都可用关系数据模型表示。
⒀关系模型不仅可以描述实体,还可以描述实体及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⒁关系数据模型与网状数据模型相比具有查询效率高的优点。 ⒂网状数据模型可以直接表示M:N的联系。 ⒃概念模型独立于硬件设备和DBMS。
⒄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物理独立性。
⒅实体是信息世界中的术语,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术语为字段。 ⒆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工作就是完成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