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制度培训资料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4 3:54: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HSE管理制度培训资料

一、填空题:

# d6 M* h6 b8 N7 S\

8 x$ V$ E1 c* D$ d1、“HSE”责任制中“H”是指 健康、“S”是指 安全、“E”是指 环境。 2、安全标志牌分 禁止标志 、警告标志 、指令标志 、提示标志 四类。

. m+ c; L0 h& r9 z3、消防设备是用 红色 来标识的,以表示注意和警告;防护栏杆(含立柱)、扶手、爬梯是用 黄色 来标识的,以表示注意和警告。 4、职业病危害标志牌分为 警示标识 、警示说明 、公告栏 。

1 I& `' x2 r! o6 q8 p( N

5、员工安全生产合同是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与 劳动合同 同时签订,并具同等法律效力。员工安全生产合同期限应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合同期内员工岗位调整,从事与原岗位 安全性质 不同的工作时,应按新岗位的安全要求重新签订员工安全生产合同。因劳动合同时间、内容变更的,员工安全生产合同应相应变更。

6、在“安全生产合同管理规定”中甲方 有权利 要求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乙方 有权利 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 拒绝执行;对打击报复行为,有权 向上级或有关部门举报。

W4 b. {7 Z+ e9 P5 X1 2

7、安全生产危险因素:可参照GB 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主要包括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

; B/ t- ?! Z! E$ \\% M0

8、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尘毒、噪声、辐射、振动、高(低)温、通风不良、缺氧、照明不足、地方病、疫情、超负荷工作、心理异常、健康异常、不良习惯、职业禁忌和其它有害因素。

9、公司风险分级为 不可容许风险;高度风险;中度风险;低度风险 。

: Y q% o\, f$ w10、生产岗位员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凡新入厂员工(包括合同工、外单位调入员工、代培人员和实习人员等)必须经 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三级安全教育,其时间不少于56学时(实习人员不少于24学时),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工作和学习。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分配工作。违反规定造成事故的,由 分配及接收单位 的领导负责。

11、员工在厂内调动工作岗位时,接受单位应对其进行 车间、班组 级换岗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报所在单位安全、生产部门核准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员工脱离操作岗位(休产假、病假、外出学习等)半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重新进行 车间、班组 级安全教育。

& L\O6 R( u8 u+ B8 d7 U

12、离开作业岗位 6个月 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使用单位应对其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每 两年 复审一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要求,经知识更新教育后,复审时间可延长至每 4年 一次。

1 j( Z4 E3 H; K% R% F3 L

13、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防治污染的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 投入生产和使用。

14、特种设备是指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 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各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 每月 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

15、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锅炉一般为 2年,压力容器一般为 3~6年,压力管道一般为 6年,电梯、载人升降机为 1年,正常工作的起重机械为 2年。公司使用的加热炉、外取热器、汽包按锅炉检验周期执行 2年。

16、检测设施、泄压设施、防止火灾蔓延设施、紧急处理设施、组份控制设施、防护设施、灭火设施、职业卫生及环保设施都属于 安全设施 。压力表属于 检测设施;阻火器、防火墙属于 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17、炉、塔、反应设备、贮罐、冷换设备、化工机械、通用机械、动力机械、机加设备、管道、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 单独 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相互串联接地。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欧姆。

Z4 O4 b4 x# S3 y. ^% _9 e

18、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圈压或者擅自占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或擅自占挖消防通道。确需占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或占挖消防通道,须到本单位 安全环保部门 办理手续后,方可进行。 19、机动车辆在公司公共道路上行驶车辆最高时速不得超过 40公里;进入各厂区车辆时速不能超过 25公里。出入门岗、厂房和仓库大门、在检修和施工现场倒车时,时速不超过20公里;外来机动车辆每次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戴好 防火罩 ,指派监护人引导,按指定路线、地点行驶、停放。如因需要进入“禁止通行区”,必须经相关的调度、安全和保卫部门批准,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可进入。公司及各单位在化工园区内行使车辆的驾驶人员(包括自有车辆驾驶员)实行 内部准驾证制度 ,严禁无证驾驶。准驾证由公司安环质量部负责办理。

20、各单位生产、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部门要进行登记,编写危险化学品的 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注明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燃烧、爆炸、毒害特性及安全使用、贮存、应急方法等。

21、剧毒化学品的 储存、领用、回收 全过程实行“五双”(双人管理、双人收

发、双人运输、双把锁、双人使用)管理。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2、在公司所辖范围内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源)放射作业的施工单位,每次作业前,作业单位应提出放射作业申请,填写 工业探伤作业工作票 ,经各单位 安全环保主管 部门批准并通知相关单位后,方可进行作业。接触。

24、各单位 安全环保 部门对本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登记,组织编写有毒有害气体 安全技术说明书 ,明确写出有毒有害气体特性、燃烧、爆炸、毒害特性及安全使用、储存、应急处理方法。并报公司安全环保质量部备案。

5 o\E* U( z+ v! K0 j B: s4 t9 A. a& ~) g

23、急性中毒和化学性灼伤的途径,主要有 呼吸道吸入;消化道误服入;皮肤

25、员工必须掌握 本岗位、本工种 接触的各种毒物的性质、中毒症状、预防中毒的措施和急救方法等,尤其应正确使用防护器材,在其他员工发生中毒时,岗位员工应及时采用正确方法施救并报警。

# H& O, m& z7 |4 n: 26、用火分为 一级用火、二级用火、特殊用火 和 固定用火 四个等级。特殊用火、一级用火不超过 8小时;二级用火不超过 24小时,但不得跨越双休日(装置停检或改造除外);固定用火不超过 3个月;一张用火作业票只限一处用火。用火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如填写错误需重新办理时,重新办理。用火作业票不准丢失,保存期 三个月。

27、有限空间用火前,须采样化验分析合格;外部动火化验单须附在火票后面;内部动火必须先办理 《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化验单须附在许可证后面;作业时外部有人监护。(可燃气体含量低于该介质爆炸下限10%、氧含量19~23%、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标准)。有限空间内动火时,应强制通风;每隔 2

小时,须采样化验分析一次。塔内动火须用水浸湿后的石棉布,铺在塔盘上进行有效隔离。距 动火点 半径5米内的下水、地沟、地漏等应清除干净,并予以盖紧封闭。电焊机的电源线须架空,电焊机回路线应接在焊件上,各线路绝缘良好,不得穿越下水井,远距离拖移把线前应先断电。电焊工要穿戴好绝缘劳保护具;下雨或特别潮湿时 禁止 电焊作业。动火时遇跑、冒、泄漏可燃物质,必须立即停止动火,并及时上报。高处动火(2米以上)必须有防火花飞溅措施;上下处设监火人各一名;大于5级风 时停火;高处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

7 |( x$ p1 b( i; x' y: x1 c D7 A& p; n9 c6 _& E5 i

28、乙炔瓶、氧气瓶两瓶间距不小于 5米,距动火点不小于 10米。在容器内气割焊作业,人离开时应将器具 移出容器外。

' m, X. O0 e\8 c5 U, ^+ y

29、特殊用火作业票由 本单位主管领导 批准生效。 一级用火作业票由 各单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