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7 22:24: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章
本书的第三章,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从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根据生产和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到经济中去寻找;为消除社会弊病的手段,也应当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发展过程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发现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手段。它是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发展以后,新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
一、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在中世纪,普遍存在着个体小生产,商品生产处于形成发展之中。把个体生产者占有的分散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成强大的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体现者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由于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也从一系列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这种社会化生产比个体生产优越得多,因此,它在一个又一个的部门中战胜了个体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形式仍然保持着私人占有的形式。以前,个体生产者产品的所有权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用自己的原料、劳动资料和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归他自己占有。现在,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社会成果。但是,它不是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而是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这样,社会化生产必然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发生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生产资料社会化并集中到资本家手里,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变成终身被资本家剥削的雇佣劳动者。雇佣劳动成为整个生产的基本形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这个基本矛盾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每个生产者都不了解社会的需要,社会生产必然表现为无政府状态。这种状况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并不明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生产普遍化,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日益严重。每个资本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都竭力加强自己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以提高生产,降低成本。结果,每一个别工厂中的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愈来愈加剧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二者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固有的基本矛盾的上述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由于机器的改进,工人不断被解雇,形成产业后备军;由于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使生产无限扩张,但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样,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可避免,而且周期性地重复发生。在危机中,社会性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顶点。资产阶级已经无能继续驾驭自己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要求摆脱它的资本属性,即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要求建立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合它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起来反对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了。
四、 资本主义垄断和国有化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包含着解决矛盾的手段
和
5
线索
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剧烈冲突,迫使资产阶级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它先后采取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有化等生产资料社会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