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23:09: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等指示仪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油量传感器。

目前,电子化仪表已经取代机械式仪表。这是由于机械式仪表一旦出现故障将很难处理,而电子化仪表则不同。采用电子化仪表不仅可以改进驾驶员的目视性,还有助于汽车仪表的多样化。其总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仪表电子化。传统仪表一般是电机式模拟仪表,只能为驾驶员提供运行中必要而少量的数据信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汽车新技术、高速度的要求。汽车仪表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指示,而是通过对汽车各部件参数的监测和微处理机配套,达到控制汽车各种运行工况的目的。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功能高精度、高灵敏度、读数直观的电子数字显示的仪表已经不断地在汽车上得到应用。因此,汽车电子化仪表将逐步取代常规的机械式仪表。其特点是:电子化仪表能提供大量复杂的信息;满足小型、轻量化要求;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一表多用;外形设计自由度高。

基于以上优点,汽车将会越来越多地装用各种用途的电子仪表。造型新颖别致和功能强大的电子化仪表,将是今后车用仪表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仪表指示形式将演变成计算机终端显示器。未来的汽车仪表发展趋势,就是充分应用光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并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仪表的形式将发生根本改变,指示形式将演变成一个高清晰度的计算机显示器。

3.仪表功能拓宽。未来汽车仪表的功能将不再局限于现在的车速、历程、发动机转速、油量、水温、方向灯指示,还有可能添加以下功能,即:带ECU(电子控制装置)的汽车仪表智能化;将防盗系统纳入汽车仪表ECU的监管之下。

4.仪表将广泛应用于电光学技术 。

五、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

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六、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很常见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即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等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是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 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结束语

本论文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经按时完成,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还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资源,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并结合平时所积所学最终使我的毕业论文顺利完成。最后,借此机会向学院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参考文献:

1、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郑链,信息识别技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鲁远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陈子银、陈为华,数控机床结构原理与应用,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学生姓名 XXXXXX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学号 XXXXXX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初评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成员 答辩记录: 答 辩 情 况 答 辩 记录人: 年 月 日 情 况 答辩评语: 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 总 评 成 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绩 年 月 日(盖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