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8/13 20:30: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8、大脑皮质体表感觉代表区的投射特点。

投射特点:(1)交叉投射,但头面部躯体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2)倒置安排,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3)面积差异,代表区大小与感觉精细程度有关。

9、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特征

(1)、一侧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控制对侧的肢体运动; (2)、具有精细的技能定位;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

(4)、电刺激使个别肌肉收缩,不发生肌群的协同性收缩运动。 10、简述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各种特殊感觉传导通道,通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引起特定的该觉。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的部分纤维或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然后进一步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没有专一感觉传导功能,因而不能引起特殊的感觉,与觉醒状态的维持有关。 11、简述胆碱能神经纤维的分布。

(1)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2)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3)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4)所有的运动神经。

(5)极少数交感纤维的节后纤维。 12、脊休克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表现?

(1)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2)表现为:脊休克时断面下所有反射均暂时消失,发汗、排尿、排便无法完成,同时骨髓肌由于失去支配神经的紧张性作用而表现紧张性降低,血管的紧张性也降低,血压下降。

13、脊休克的发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

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但平时它们是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不易表现出来。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控制既有易化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14、何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各有何生理功能?

(1)锥体系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层脊髓束和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保持运动

的协调性。

(2)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锥体外系(1分),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的活动等,在保持肌的协调和适宜的肌张力的情况下,锥体系得以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 15、简述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16、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是钙离子内流导致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面上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发生Na+离子内流,突触后膜上发生去极化,产生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7、简述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的位置:脊神经节、脊髓后角固有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2)脊髓交叉;

(3)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体表感觉区; 18、简述抑制性突触传递的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是钙离子内流导致释放抑制性递质,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面上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发生Cl-离子内流,K+外流,突触后膜上发生超极化,产生了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9、简述锥体系的传导通路?

锥体系由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皮层脊髓束是指由皮层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而皮层脑干束是指由皮层发出,经内囊到达脑干内各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锥体系由2级神经元构成,上运动神经元位于皮层运动中枢,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脑干运动核或脊髓灰质前角。锥体系的主要功能发动随意运动。 20、自主神经的功能特征。

(1)多数器官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