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9 3:52: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5)警钟效果,他能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他度和行为向一定的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说服的恐惧效果。
3.试述传播对象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
答:传播效果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不仅传播主体、内容和技巧会对效果生产影响,传播对象自身的属性也同样重要的制约作用。传播对象的属性包括: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2).人际传播网;3).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4).人格、性格特点;5).个人过去的经验和经历等。所有这些属性都作为人们接触特定媒介或信息之际的“既有倾向”或背景,规定着他们对媒介或信息的兴趣、情感和看法,同时对传播效果发生重要的影响。 4.谈谈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在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特点:一,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二,意见领袖的影响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在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三,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四,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5.简述以下概念和范畴: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免疫效果、诉诸感情、恐惧诉求、自信心假说。
答: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发现出来。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已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偈事先接种年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或接种效果”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2)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 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
麦库姆斯和肖的观点P21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三个特点P214-215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
三种考察议程设置功能的机制(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P216 韦弗的三类公众议题(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共议题)P216 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P217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意义:为传播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起重要作用、使人们注意大众传播过程的背后控制问题P217-218 问题:只强调“形成”而不涉及“反映”、不能绝对化P218 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构成假说的三个命题: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意见的表明与“沉默”的扩散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环境P220-221 三个要点:P221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特点
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舆论观:不同学科对舆论的理解(政治哲学观点、社会学观点、行为科学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P221-222;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容P222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效果观P222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批判 “沉默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