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川南地区地层特征及分层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8 6:23: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小河坝组(S1x)

1、岩性:上部深灰及灰绿色泥岩(页岩),夹灰色粉砂岩、深灰色页岩及紫红色泥岩,下部深灰色和质页岩,夹灰色粉砂岩及灰褐色灰岩薄层。在南川~忠县一带上部具有较厚的粉砂岩(即小河坝砂岩)。

2、电性:高伽玛、低电阻、大井径、高声波值为特征。

3、分层:岩性底以浅灰色粉砂岩与S1l深灰色页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高阻降低和低伽玛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310~350m。

(二)龙马溪组(S1l)

1、岩性:上部深灰色、深灰带黑色页岩夹浅灰~灰色粉砂岩、中部深灰色页岩,夹灰色粉 岩,下部灰为色~黑色页岩碳质及硅质。含黄铁矿。

2、电性:高伽玛、低电阻、大井径、高声波值为特征,具小块低伽玛、高电阻。 3、分层:底以黑色页岩与奥陶系五峰组黑色硅质页岩分界,电性以底部高伽玛(特别高)降低和双侧向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400~700m,由西南中向东北有增厚的趋势。

第六节 奥陶系(O)

碳酸盐岩及页岩为主,分为上、中、下三统。

一、上统(O3)

上统分为两上组:五峰组及临相组。

(一)五峰组(O3w)

1、岩性:黑色灰质页岩及硅质页岩。局部黄铁矿星散分布(局部富集)。

25

2、电性:高伽玛低电阻特征,伽玛值低于龙马溪组底部,高于下伏临湘组,补偿声波高值。 3、分层:岩性底以黑色页岩与O3l深灰色泥灰岩分界,电性以自然伽玛降低和双侧向升高半幅点分层,补偿声波分层特征明显。 4、厚度:5~20m。

(二)临湘组(O3l)

1、岩性:灰色、深灰色泥晶泥灰岩,具“瘤状”或“豆状”构造特征,富含星点状黄铁矿。从上到下泥质含量减少。

2、电性:自然伽玛具有从上到下降低的特征。补偿声波从上到下变小。 3、分层:底以深灰色泥灰岩与O2b灰色灰岩分界,电性分层特征不明显。 4、厚度:2~5m。

二、中统(O2)

中统分为三个组:宝塔组(O2b)、庙坡组(O2m)、牯牛潭组(O2g)

(一)宝塔组(O2b)

1、岩性:上部及中部为灰、褐灰、灰带褐色细粉晶灰岩,下部为浅棕红色、紫红色、深灰带褐色及灰色灰岩、泥灰岩。龟裂纹及“豆状”或“瘤状”构造发育。具云化作用。一船厂部泥质含量较高。

2、电性:高电阻、低伽玛值,电阻、自然伽玛反映具上、下两块特征。

3、分层:底以灰色灰岩(或泥灰岩)与庙坡组顶灰紫色泥灰岩(或灰带黑色页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和自然伽玛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30~40m。

(二)庙坡组(O2m)

1、岩性:顶为灰带黑色页岩(猫1井)或灰紫色泥灰岩。灰~灰褐色泥~细粉晶泥灰岩、灰岩。夹紫红色泥灰岩。从上到下泥质含量增加。局部底为浅灰色硅质岩(座3井),“瘤状”构造发育。从南(座3井)到北(猫1井)泥质含量减少。

26

2、电性:自然伽玛高于宝塔组,电阻低于宝塔组,呈阶梯状上升或下降。

3、分层:底以浅灰色硅质岩(座3井)或灰色(或深灰色)泥灰岩与O2g顶部灰或灰带褐色细粉晶灰岩为界,电性以自然伽玛降低和双侧向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25~40m。

(三)牯牛潭组(O2g)

1、岩性:灰、灰带褐色生物碎屑灰岩,中部夹鲕粒灰岩。由南向北泥质含量减少。上部“瘤状”构造发育。

2、电性:一块明显的高电阻、低伽玛、低声波特征(无储层时)。

3、分层:底以灰岩与O1m顶黑色页岩分界,电性以自然伽玛升高和双侧向降低半幅点分界。 4、厚度:5~10m。

三、下统(O2)

下统从上到下共分为四个组:湄潭组(O1m)、红花园组(O1d)、分乡组(O1f)、南津关组(O1n)。

(一)湄潭组(O1m)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