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3:57: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重要名词:(下划线的尤其重要)

1. 常染色质: 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较低,碱性染料着色浅而均匀的区域,

是染色质的主体部分。DNA主要是单拷贝和中度重复序列,是基因活跃表达部分。 2. 异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质压缩程度较高,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区域。着丝粒、端

粒、次缢痕, DNA主要是高度重复序列,没有基因活性。

3. 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组蛋白H3、

H4、H2B、H2A各两份,组成了蛋白质八聚体的核心结构,大约200bp的DNA盘绕在蛋白质八聚体的外面,相邻两个核小体之间结合了1分子的H1组蛋白。

4. 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DNA组成核小体。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为

H1、H2A、H2B、H3及H4。

5. 转座子:是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和自主复制的一段DNA序列。

6. 基因: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

传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结构蛋白和调控蛋白。

7. 基因组:每个物种单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 8. 顺反子:由顺/反测验定义的遗传单位,与基因等同,都是代表一个蛋白质的DNA 单位

组成。一个顺反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9. 单顺反子和多顺反子:

真核基因转录的产物是单顺反子mRNA,即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每个基因转录都有各自的调控原件。

多顺反子是指原核生物一个mRNA分别编码多条多肽链,而这些多肽链对应的DNA片段位于一个转录单位内,享用同一对起点和终点。

10. 转录单位:即转录时,DNA上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序列。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往往

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因,基因之间为间隔区,转录之后形成多顺反子mRNA,可以编码不同的多肽链。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一般只有一个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RNA,只编码一条多肽链。

11. 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重叠基因有多种重叠方式,比

如说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几个基因重叠等等。

12. 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域内部含有大量的

不编码序列,从而隔断了对应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种不连续的基因又称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

13.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

并在相关位置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14. 超螺旋:如果固定DNA分子的两端,或者本身是共价闭合环状DNA或与蛋白质结合的

DNA分子,DNA分子两条链不能自由转动,额外的张力不能释放,DNA分子就会发生扭曲,用以抵消张力。这种扭曲称为超螺旋(supercoil),是双螺旋的螺旋。

15. 拓扑异构酶: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

变DNA连环数的酶。拓扑异构酶I主要消除负超螺旋,作用一次超螺旋交叉数变化+1;拓扑异构酶II主要引入负超螺旋,作用一次L变化-2。TOPO I催化DNA的单链断裂-再接过程,作用不需ATP;TOPO II催化DNA的双链断裂-再接过程,作用需要ATP提供能量。

16. 切除修复:这个系统移开包含损伤和错误配对碱基的DNA序列,在双链中通过合成与保

留链互补的链来替换它们。

17. DNA分子自发性损伤:复制过程中的损伤指碱基配对时产生的误差,经过DNA聚合酶“矫

正”和单链结合蛋白等综合校对因素作用下仍未被矫正的DNA的损伤 18. 外显子和内含子:

基因中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外显子是基因中对应于信使RNA序列的区域; 不编码的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内含子是在信使RNA被转录后的剪接加工中去除的区域。

19. RNA剪接:从原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的过程叫做RNA剪接。经过剪接后,所有的外

显子按其在DNA上相同的顺序连接在同一个RNA分子上。 20. 基因组的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

21. C值悖理:C值与生物进化复杂性不相对应的现象称为C值悖理,主要表现在:1.C值

不随生物的进化程度和复杂性而增加,如肺鱼的C值为112.2,而人是3.2。2.亲缘关系密切的生物C值相差甚大,如豌豆为14,而蚕豆为2。3.高等真核生物具有比用于遗传高得多的C值,如人的染色体组DNA含量在理论上包含300万个基因,但有实际用途的基因只有3万个左右。

22. 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信使RNA的过

程,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 23. 翻译:翻译以新生的mRNA为模板,把核苷酸三联遗传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 24. 编码链和模板链

核苷酸序列和信使RNA相同(T变成U),与模板链互补配对的DNA链叫做编码链。 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 DNA链称为模板链。 25. 同义突变:DNA上一个碱基对的突变并不影响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现象,

因为改变后的密码子和改变前的密码子是简并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 26. 上升突变和下降突变

下降突变:如果把Pribnow区从TATAAT变成AATAAT就会大大降低其结构基因的转

录水平;

上升突变:即增加Pribnow区共同序列的同一性。例如,在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中,将其Pribnow区从TATGTT变成TATATT,就会提高启动子的效率,提高乳糖操纵子基因的转录水平。

27. σ因子 :RNA聚合酶的别构效应物,也可看作是聚合酶结构中的一个亚单位。可以

极大的提高聚合酶对启动子的识别结合能力,在转录起始后从核心酶上脱落下来。

是转录起始阶段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

28. 封闭复合物和开放复合物

RNA聚合酶和启动子相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若启动子序列是闭合的双链DNA

则称为封闭复合物,若启动子序列上有一小段双链被解开而暴露内部碱基则称为开放复合物。

29. 转录泡(三元复合物):转录泡是由RNA聚合酶核心酶、DNA模板链以及转录形成的

RNA新链三者结合形成的转录复合物。在转录的延伸阶段,RNA聚合酶使DNA双螺

旋解链,暴露出长度约为17bp的局部单链区,因外形酷似泡状结构故称之为转录泡

30. 启动子:启动子是基因转录起始所必须的一段DNA序列,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上游顺

式作用元件之一

31. 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为增强子或强化子,与启动子一起都可视为基因表

达调控中的顺式作用元件。无论位于靶基因的上游、下游或内部都可以发挥作用。 32. 抗终止因子:抗终止因子是指能在特定位点阻止转录终止的一类蛋白。这些蛋白与RNA聚合酶的核心酶结合,使RNA能越过终止子,继续转录DNA。 33. 上游启动子元件:TATA区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上游启动子元件,它们决定转录产物

产率高低。

34. 帽子结构:通过倒扣GTP和特殊的甲基化修饰而加在真核mRNA5′端的特殊结构,

可保护mRNA的稳定,形似帽子而得名。

35.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对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的DNA序列,如启动子、增强子等。其活性

只影响与其自身同处在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

36.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远离受影响的基因之外的基因所编码的产物,又称为转录因子(本

质是蛋白质)。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之分。 37. 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结构基因:编码功能各异的蛋白质或RNA的特异DNA序列。

调节基因:编码那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RNA和蛋白质(即调控RNA和调控蛋白)的特异DNA序列。

38. 组成蛋白和调节蛋白

组成蛋白:细胞内有许多种蛋白质的含量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蛋白质称为组成蛋白。

调节蛋白: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调节基因的产物,它们可以影响一种或多种基因的表达。有两种类型的调节蛋白,即起正调节作用的激活蛋白和起负调节作用的阻遏蛋白。 39. 操纵子:是DNA上的一段区域,它包括共转录到一条mRNA上的多个结构基因和这些基因

转录所需的顺式作用序列,这些序列包括启动子、操纵基因和转录调控有关的序列。 40. 操纵基因: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在操纵子上一般与启动子相邻,通常处于开放状态,

使RNA聚合酶通过并作用于启动子启动的转录。

? 葡萄糖效应:当葡萄糖和其它糖类一起作为细菌的碳源时葡萄糖总是优先被利用,葡萄

糖的存在阻止了其它糖类的利用的现象。原因:葡萄糖是最常用的碳源,细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从葡萄糖获得,在这种情况下,细菌无需开动一些不常用的基因去利用这些稀有的糖类。

另外葡萄糖的存在可抑制细菌细胞中的腺苷酸环化酶,减少了环腺苷酸(cAMP)的合成,会使cAMP-CRP的正调节减弱。

41. 弱化子:是指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显著减弱甚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该区

域能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利用原核微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机制对转录进行调节。 42. 前导区:操纵子或单个基因内,从转录起始位点的核苷酸到结构基因起始密码子间的

DNA区段。如色氨酸mRNA 5′端trp E 起始密码子前的一段162 bp 的DNA序列 43. 前导肽:一些氨基酸操纵子序列中含有起弱化调节作用的前导序列,前导序列能构被部

分翻译表达产生的多肽称前导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