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4:17: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

1 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

(1)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

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尝(孟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后汉书 ·孟尝传》)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

例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张衡传》)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萧统 《陶渊明传》)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提拔。 《北史魏收传》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2 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

例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张衡传》)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南史 ·何远传》) 王夺郑伯歧,郑伯不朝。(《左传 ·桓公五年》) 3 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

例句: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无所知名。(《汉书 ·张释之传》) 4 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

(1) 表示兼职的: 领、加、兼等

例句: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三国志 ·诸葛亮传》)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指南录>后序》)

(2) 表示暂时代理的:摄、代、署、权、判、行、假(临时的,非正式的) 例句: 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 ·诸葛亮传》) 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 陈涉列家》)

5 其他:表示追封官职的,如“赠”,表示恢复官职的,如“复”,补 例句: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三去相,三复位。(《史记 ·平原君列传》)

另外,还有一些词语表示不愿就职或请求离职的,如:去、不应、不就、不行、不受、辞、乞骸骨、致仕、告老、请老、 归田 等

例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永宁六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 ·刘般传》) (1)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

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 点(用于口语)。

(2)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擢、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

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 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3)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

贬、谪、放(因过失而降级)、 革、褫(chì)(撤职查办)、 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致仕(带职退休)、 左迁(降级使用)。

(4)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5)关于兼职的:领、判(以本官兼较低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权、假(临时代职)、

行、署(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